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乡村青春行,助力振兴梦”实践团于8.7日前往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基层、调研偏远地区居民普通话普及情况,为当地不同年龄群体的居民提供针对性的语言帮扶。推普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之地,学达性天。首先,实践团来到张载文化广场,开展我们的主题活动——推普活动。实践团成员围绕听、说、唱等方面开展活动。首先是实践团成员选取在场的小朋友们赛读绕口令,只要勇于尝试,就有小礼品相送。随后实践团成员教小朋友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告诉他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最后实践团成员做示范介绍自己的家乡,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勇于尝试讲好普通话,推广自己的家乡。在举行活动的过程中,有不少居民围观,志愿者们给她们发了普通话宣传手册及小扇子,同时志愿者们也跟当地居民解释“为什么我们要讲好普通话”。根据居民的年龄段不同,志愿者们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教他们讲普通话。
历史远去,风骨犹存。走过文化广场,实践团又来到扶眉战役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横穿而过,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烈士陵园,是陕西省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扶眉战役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实践团听解说员讲述过去的战役过程,虽已过去半个世纪之久,但在这片激情燃烧的土地上,此役还是永远的丰碑。随着解说员的不断深入解说,烈士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愈发庄严雄伟,愈发气势磅礴。通过解说员生动的解说,志愿者们也更加理解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横渠四句,与天同长。作为关中十八景之一的张载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占地南北82米,东西37.5米。它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关中之学)领袖、“北宋五子“之一张载的讲学之地。年少时张载博览群书,颇有出仕建功之志,在范仲淹勉励下,投身学术研究。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以后的思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著作一直被明、清两代政府视为哲学的代表之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其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影响至深。
“天赐人间奇异果,地赋眉县猕猴桃”。感受完张载治学的一生,实践团来到了猕猴桃产业基地,通过专职人员讲述,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猕猴桃种植、采摘、装运的不同方法,同时实践团也被果农邀请尝试,切身体会劳作的过程。同时志愿者们感叹,种植、售卖、运输猕猴桃也实属不易。听乡村干部讲述猕猴桃产业园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并共同拍摄了有关猕猴桃种植的宣传片。
同音同心,乡村振兴。同天下午,实践团来到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齐镇官亭村,在这里他们主要完成关爱儿童,关注儿童语言发展,对儿童进行推广普通话的任务,于是以活动的形式与当地的孩子们交流,用绕口令,经典诵读,唱歌,读诗写字等活动来让孩子们感受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明确普通话普及和传播的必要性,也让人们意识到关爱儿童同样至关重要。这两者是任务,亦是责任。
同天下午,实践团成员随机街头采访,向当地居民推广普通话,发宣传手册,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实践团成员与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合影,一起读“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声音,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暑假时光走进乡村去了解实践,团队协作、推广宣传普通话,让普通话走进山村,向大众推广普通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农村的语言文字文化发展,真正做到同音同心,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尽管我们力量微薄,但我相信,走好乡村振兴的“脚下路”就能推进走好“未来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0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