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春最念是家乡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作者:久菜合合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当崔颢的古文和江汉关教堂的钟声开始协奏与交响,我便知道知道我身处的热土是我的家乡——武汉。

游子无论身处多远,抬头仰望的那一刻,故乡的云永远是那么的好看,那么的温柔,大学的我们经历了小学,中学的生活,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心灵牧场,而在大学的思念依旧会飘向我的家乡,那一只武钢的烟囱,那一把东湖的船桨。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关于家乡我表面的记忆只停留于景点和美食,长江大桥,黄鹤楼;糊米酒,热干面,还有太多太多。而当我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地理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后,虽不能说精通于地理各种知识,但是对于身边的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地理素养。为什么花儿向着太阳,为什么河水流向远方,为什么迎风坡的雨儿脾气总是那么的倔强,为什么星星陪伴着月亮。

我是云帆实践队的队长,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在家乡中感受自然风光,体会地理知识的奥妙,更发挥了我们的专业所长,将知识与社会相接轨,并传播我们对于地理的热爱,体现我们对于地理的执着。

返回到各自家乡,我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深刻领会家乡内涵。无问路远,无问陡坎,行至多远也无忘来路;汲取专业之养分,结合现实之体验,芳华便会在四年的地理之路上孕育,更被一代又一代的地理实践者给谱写。

图为云帆实践队成员介绍武汉东湖风光。中国青年网 许心雨 摄

6月23号,我与云帆实践队武汉分队的成员来到了解放公园路附近的山海关路,来品尝武汉最地道的糊汤粉,为什么说是最地道呢,因为当你看见一群人蹲着,拿着红色的塑料板凳当桌子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浓浓的市井气息所烘托出的美食,一定是一代又一代街坊的偏爱,顺便说一句,这加位于山海关小路的小店——鲜鱼糊汤粉,还被B站UP主盗月社给报道过呢,我们两个女生一人一碗糊汤粉,一人一个鸡冠饺,吃的可饱了。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北武汉人,武汉人的每天便是从“过早”开始。过春节,过中秋,这些传统节日用“过”字是隆重的体现,而武汉的过早也正有此意,武汉的早餐需要“过”便告诉着你,我们的早餐精彩纷呈。无论是悠闲惬意的中老年人,还是忙碌的上班族、学生党,都会“过早”。“师傅,下二两热干面”这也许便是武汉早上最常听到的话语吧,早点摊前的座位,步履匆匆中穿梭着“过早人”。

图为在江汉关博物馆拍摄的武汉人“过早”。中国青年网 夏姝璟 摄

“过早”文化与码头文化密不可分,码头工人们习惯捧着一碗满足上午劳力所需的热干面。也许还有三两在路上边走边吃的码头工人,赶路也不愿舍弃“过早”的机会。提及码头文化就更不得不说到湖北武汉的地理位置了,长江与汉江交汇,交织出了“九省通衢”的美名,更搭建起清朝民国时期的商业重镇。长江与汉江更粉墨登场,演绎出“Y”字传奇的华章,古有乱世三分魏蜀吴,今有地理走向造就英雄之城。

吃完早饭我们应该干吗呢,如果你是个游客,那我的推荐就无疑是乘坐过江轮渡啦,与需过江通勤的“打工人们”一起过江,体会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图为在轮渡上看到的武汉岸边景色。中国青年网 夏姝璟 摄

与大多数城市不同,武汉不仅有旅游用的游船,更有满足人们日常通行的过江轮渡,还有那还原民国风情的“知音号”。船身缓缓移动着,走上甲板,长江两岸的景色一览无遗,唱着那“夜上海”的曲调,别有一番风情。晚上来时会更为壮观;两岸灯光起,远处长江映,“温暖”着有些“叛逆”;“寂静”着也带有“喧嚣”。武汉,我的家乡,如此的包容,如此的让我骄傲。

东湖是连片的,绝不负湖北“千湖之省”的美名。俯瞰整座城市,就像是平原上镶嵌了一大片随微风波动而闪闪发光的钻石,诉说着他辉煌的历史,更告诉着人们复兴大武汉的伟大理想。

武汉!我的家乡,是梦里水乡,是鱼米之乡,是充满义气的英雄城市,是敢为人先的起义之城,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教育之乡,是更是新时代的科技之乡,当硅谷与武汉光谷合作,当数十家车企在武汉设厂,当武汉大学的地理遥感技术登顶世界舞台,我知道我的家乡是我的骄傲,我更知道我的专业是我毕生奉献的地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玲珑迎新

“以食为本,品味春节”。食物自然是春节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而“饺子”作为代表性的春节食物,更是绕不开的看点。以“介绍春节的由来”拉开序幕,开展了对春节食…… 朱偌端 王淇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一朝树人,十年树心——华中农业大学心理委员培训工作展开

2017年12月17日上午9:30,华中农业大学八院联合第二期心理委员培训于综合楼501报告厅开展。本次活动由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素质拓展部主办,其他七大学院协办,有幸请到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喻瑶为八…… 朱偌端 王淇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学院师生齐奋进,教学科研双丰收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孟子桐、郭海伦等同学的作品《微生物酯酶的基因挖掘、结构进化及其生产与应用》,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为9 227,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朱偌端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持科学之柄 解谣言之毒

持科普之柄 解谣言之毒——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在校举行2017年11月8日下午14:00,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药品监督总局新闻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 朱偌端 李斌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华农第五十六届运动会精彩举办 师生结合全民健身热议十九大报告精神

金秋十月,在十九大的浪潮下我校迎来了第五十六届运动会。勤读力耕,喜迎十九大;立己达人,助推双一流。14个学院,135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40余项比赛,3000多名现场观众,10月20日、21日于我…… 魏若梦 黄洁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公正幕后亦不易

“我们的公平是运动员用于走路的脚步。”刘昌明老师如是说道,9月20日早上7:20,作为检查裁判的同学已经早早在二运主席台下集合,在老师的指引下,12名检查裁判更换上裁判服,为接下…… 朱偌端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运动会——秋风不抵热情如火

天微亮,日渐出,活力的号角吹醒了一夜好觉,伴随着明媚的阳光,十月的华中农业大学第二运动场上,伴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们蓄势待发,青春的热火蔓延在整个场间。…… 朱偌端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王伟: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成绩是基础保障,而科研实践、学生工作、文体活动等会让自己的学生生活锦上添花。…… 朱偌端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最新发布

不忘初心,暑期学习党史教育意义
不忘初心,大学生暑期学习党史教育正在进行。2022年7月19号—7月26号,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西医2班同学在团支书组织三下乡活动中,开展了线上党史教育活动,意在向2班同学们阐述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受…
湖北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为弘扬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的光荣事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社会实践三下乡觅红宣史团队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巴中市的将帅碑林,里面有很伟大的革命先烈的墓碑陈列在此,我们学子来…
探三涧溪,寻振兴答卷
为了进一步学习三涧溪村乡村振兴成就,并将乡村振兴经验生动应用到中国万千乡村中去。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萤火星河实践队来到山东济南东部章丘区的三涧溪村,深入走进齐鲁样板示范村三涧溪…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探访中国幼蟹第一镇
8月11日上午,在陆剑锋教授和林琳副教授的带领下和中国水产养殖网主编蔡俊的陪同下,合肥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虾蟹盈篮实践团来到第二个目的地——宣城市水阳镇进行淡水蟹实地调研。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是中…
鹦鹉洲上有“云帆”,青春最念是家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当崔颢的古文和江汉关教堂的钟声开始协奏与交响,我便知道知道我身处的热土是我的家乡——武汉。游子无论身处多远,抬头仰望的那一刻,故乡的云永远是那么的好看,那么的温…
南航0519103“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
红色的记忆值得我们去追寻,红色的精神值得我们去传承。为了追寻红色印记,纪念抗战胜利77周年。今年八月份开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0519103团支部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进行了团队暑期…
立足课题访民意,整理思路助研究 ——山东大学法学院“知行”团队赴山东科技大学访谈篇
近年来,知网侵权案件频繁进入民众视野,也在不断引发学界关注。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彻底改变了视听作品和文字作品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法律领域的大数据化、网络化越来越常见,法律适应…
赤峰分队:暗夜里的引路人
一块“可有可无”的指示砖、一趟用心陪伴的志愿旅程、一次青年与盲协的对话……2022年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盲之路”返家乡实践项目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12天的时间,赤峰梦之队的成员在赤峰市的大…
观巢湖皖韵,探湿地新声: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暑期实践队系列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孙庆琳)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更加深入了解巢湖湿地遗产的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脉络,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环巢湖湿地遗产现状…
湿地自然新发展,宣传教育新路径:安徽大学历史学院走进柘皋河湿地
本网讯(通讯员蒯欣冉孙庆琳)7月14日,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环巢湖湿地遗产现状调查与研究”实践队来到了巢湖柘皋河湿地公园,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柘皋河自然教育中心,近距离接触了柘皋河湿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