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孙庆琳)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更加深入了解巢湖湿地遗产的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脉络,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环巢湖湿地遗产现状调查与研究”实践队来到安徽省巢湖市进行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与专题采访。
参观教育新据点,探访宣传新路径
7月14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柘皋河自然教育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并实地考察了柘皋河湿地、孙村湿地,采访了管理中心科普宣教科工作人员李明丹女士。
“柘皋河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中心是巢湖市首个以湿地文化、湿地科普和湿地宣教为主题的自然教育场馆。”讲解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教育中心内的展板内容,如湿地类型、治理方案、公园沙盘等,特别指出了自巢湖湿地保护以来新出现的如东方白鹳、黑翅长腿鹬等珍稀鸟类,让队员们增长了对于湿地自然的认识。她也提到了教育中心将传统宣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各种互动板块让群众加深对湿地保护的印象。
之后,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了当地游客。其中一位先生是巢湖本地人,热情地向团队指出巢湖湿地的巨大变化:“水质优化了,空气变好了,人文景观建设增加了,当地人也就更加积极地融入湿地保护工作中去,为巢湖建设出一份力。”
在李明丹女士的专访中,队员们了解到目前巢湖湿地遗产宣教的方案路径。首先是“对内”,是在湿地公园内设置相关科普展板,让居民游客在散步游览中了解相关知识,以科学友好的方式让湿地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其次是“对外”,即相关工作人员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时间点走进学校、社区,向学生、居民介绍一些湿地的相关情况与规划设计,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相关内容,了解湿地重要性,起到双向促进的作用。
查阅历史资料,初探沿革变迁
下午,团队来到巢湖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查阅室查阅巢湖及其湿地相关资料。
图书馆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团队,并介绍了巢湖市历史相关文献的位置。隔着书架玻璃,队员们看到了明清时期巢湖县志的真容,虽破损泛黄,但仍可以认清相关文字,队员们纷纷感叹古籍地方志保存的不易。随后,队员们翻阅了相关地方志与年鉴资料,了解了巢湖的历史沿革变迁及古代有关治理方案。如年鉴中提到:“巢湖湖区管理机构成立后,实施分期封湖禁渔、强化资源养护和生态保护、加强船舶运输安全管理和湖区水环境检测治理、控制入湖“三废”排放及对巢湖污染底泥清淤,不断改善了巢湖生态环境。”不仅让队员们对于巢湖及其湿地遗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指引。
社区共建和谐自然,高校合作智能监测
安徽半岛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负责管辖巢湖境内半岛、槐林、柘皋河三处湿地,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巢湖管辖湿地遗产的具体情况与未来规划,7月15日团队来到柘皋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对安徽半岛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赵克文副主任进行专访。
“巢湖湿地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的,其面积、滩涂状态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治理。”赵主任指出,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治理、开发等相关工作工作开展不可或缺的实施载体。在目前的工作中,湿地管理中心会与附近的居民、村民进行合作,设立相关巡护队对湿地进行保护与管理,通过社区共建等形式协调村民居所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的形成。
团队也了解到,巢湖湿地与高校的合作关系也十分紧密,特别是安徽大学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因为其对于本土的自然条件比较了解,更利于保护治理、生物多样性排查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湿地管理中心也在推进智慧平台的建设进度、提高互联网技术利用水平,完成对于巢湖水质、生物等的宏观把控。
巢湖湿地遗产的保护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除自然保护上的水质优化、生物多样性增加外,也吸引了大批当地居民与观鸟爱好者驻足,巢湖湿地在未来的规划中也将持续以自然保护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争取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赵主任耐心、细致地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问题,采访在轻松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身体力行地进行走访考察,认识到了巢湖湿地遗产保护的现状,也了解到管理中心的未来规划以自然保育为主、人文教育并重,在开阔了视野的同时增强了个人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将学科交融共创美好未来的创想内化于心,奋力前行,以大学生的关怀视角贡献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8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