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二师学子走进非遗文化:老河口木版年画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作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机械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原本流传于千家万户的手艺活开始逐渐被世人所淡忘。为了更好的保护非遗文化,促进原始手艺活的发展,6月1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抵达襄阳市老河口,探寻古文化遗迹,探索木版年画的奥秘,为文化的传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在实践中更好的体会到年画的寓意、了解手工雕刻的制作过程,“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在线上也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工作。据了解,老河口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仅存的木版年画生产地,从明朝中期开始出产年画,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发展最为兴盛。

在中国民间,年画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机器化作业的不断推广,原本手工雕刻木板,染色印刷的技术已经逐渐不再被人使用,老河口木版年画逐渐衰落,技术传承面临危机。老河口是湖北省重要的木版年画生产地,仅剩陈氏家族一脉相承。多年前,第五代传承人陈洪斌老师接过家中世代相传的刻刀,坚持雕刻,将传承年画技术作为一生的追求,开办各种活动,将年画带进千家万户。“雕版很考验雕刻手法和对木材纹理走向的辩识,想要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我很喜欢跟学生交流,看见你们愿意来到老河口体验雕刻,将老河口木版年画雕刻技术传更好地承下去,我非常愿意来进行雕刻的教学。”陈洪斌老师对“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说到。

6月17日,在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洪斌老师的带领下,“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来到逸仙斋木版年画工作室。陈洪斌老师向拾遗队员们介绍了木版年画的由来、制作过程、传承现状,展示了部分年画作品。

工作室中陈列的一幅幅年画作品,承载着老一辈人对年的敬意,看似简单的作品却有着精细的制作工艺与复杂的制作过程。每一块梨木雕版上流畅的线条无一不展示着雕刻师傅的深厚雕刻功底,印刷出的人物造型更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内容大多选自传说故事、历史故事,运用理想化色彩来塑造形象,多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也正是这些年画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志愿服务队的每一位同学。

陈洪斌老师为队员介绍了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选材、雕刻、印刷过程:雕刻版材主要为梨木,雕刻工具主要为平刀、尖刀、刮刀等,而印刷则是采用印刷套色的方法来进行。陈洪斌老师说道:“木版年画在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陕西汉中等地也有生产,老河口木版年画与其他地方的制作工艺相比,虽大同小异,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工作室内陈列着两幅吉祥寓意类作品,这两幅木版年画生动地体现了探花郎与状元郎的喜悦,同时这类作品也反映出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看似简单的雕版,却要经历刻版、贴版和雕刻三个步骤。为了在后期印刷时仍保持原画的样子,在刻版上讲求“陡刀立线”的手法,使印刷出的画面不走样。

通过对逸仙斋木版年画工作室的参观,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更真切的了解到了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制作。代表我国民间传统美术艺术的木版年画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副好的作品,更是体现了朴素人民群众的心意。在感受传统手艺魅力的同时,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用心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用自己的力量为传承老河口木版年画注入无限生机,让更多的学生、市民们了解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领略非遗风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3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互联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乡村振兴对于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新动力……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汉川湾潭乡,探索农产品新模式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在中国这么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减缓,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扩大内部需……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深耕中原厚土 助力乡村振兴
深耕中原厚土助力乡村振兴——建筑学院“暖风志愿”暑期社会实践队近年来,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鹤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
普通话融汇南北情 共构筑振兴新乡村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帮学生的社会经验又会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
三下乡调研第二日
(指导老师:尹秋香,化工学院通讯员:周泽恺)7月25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之食品安全乡村振兴队伍在邵阳县下花桥镇开始了正式的调研活动。早7:00,帮扶团成员陆续开始起床洗漱。并在早上8:00,成员团…
总结过往得失,成就精彩明天
7月22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湖南省株洲市唐人神集团暑期社会实践团期中总结会顺利召开,会议流程包括感悟分享、经验总结、下阶段安排这三项,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在感悟分享阶段,每位队员…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儿童健康
十堰8月19日电(通讯员胡文博)为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响应国家“守护旭日”,助力成长三下乡活动号召,2022年8月18日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可可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十堰市星湖湾留守儿童中心,开展“…
体验农耕生活,贡献青春力量
体验农耕生活,贡献青春力量——建筑学院“暖风志愿”暑期社会实践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为了深入了解、落实好农民种植问题,6月28日,…
曲园学子三下乡:医院一日奇遇记
这个假期我和我的同同伴们在魏家佐小学参加了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实践过程中发生了两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和另一个队员先后于一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摔倒了,我扭伤了脚另一个伤到了腰。可能伤的不重但为…
一“路”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路”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建筑学院“暖风志愿”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暖风志愿”实践队员史琳莹考察了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的道路交通状况,在一寸一寸水泥和沥青中倾听程庄…
普及普通话,将青春献给祖国
今年暑假,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星语普愿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由于疫情原因,分散返乡,回到实践队队员所在地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系列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
再次参与阳光义教,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再次参与阳光义教,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建筑学院“暖风志愿”暑期社会实践队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