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每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摇篮。孩子,是一个家庭维持运转的纽带,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好前途,孩子们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家庭与孩子密不可分,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同时还有利于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7月23日,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我带着队员们去到了在来凤县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读书的孩子们家中,在与孩子和孩子家长们的沟通交流中,我感悟颇丰。
家庭氛围是怎么样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是怎样的。孩子的性格养成习得阶段关键在家庭教育上,原生家庭的环境给孩子的性格甚至是三观带来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大红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在进城务工,他们的教育任务都交给了照顾孩子们饮食起居的爷爷奶奶们。在今天走访的家庭中,有的孩子爸妈常年在外,回家的时间是按年计算的,他们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言语上,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根本无法参与;有的孩子家庭是单亲家庭,他们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性格偏僻,家长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经验式、督促式,对孩子缺乏实际的知识教育;有的孩子是转学来的,他来到新的学校没有朋友,缺乏教师的关注,家长对孩子学校情况的了解也不深,这类孩子就往往容易遭受的其他孩子们的排挤甚至是校园暴力,有的孩子……在走访中,在和孩子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孩子给予的希望之大,但是迫于经济压力或者其他因素又十分的无奈与无力感,他们家庭教育的缺乏只能靠对孩子给予最大的物质奖励来弥补,物质奖励虽然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但是这种奖励式的教育也会让孩子们形成奖励式性格习惯,需要什么就会要求家长买什么,学习没有主动性,靠的是家长的唠叨与成绩优秀换来的物质奖励被动学习。孩子们是家庭的希望,他们是家庭延续的纽带,他们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胜于学校教育。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我和家访的这些孩子们一样,我也是留守儿童,从六年级就一个人生活至今,爸妈回家的次数也是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他们的文化水平都只有小学水平,但是他们知道让我读书的重要性,我缺乏父母的陪伴,但是我觉得我不缺他们的爱,他们的爱也许是隔着手机屏幕,也许是啰啰嗦嗦……物理的距离不能阻挡亲情的表达,我的家庭教育也是督促式的,父母不懂我学的什么、不懂教我如何填报志愿,他们唯一能给我的就是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都给我用,尽量用物质条件弥补精神缺失,这也许是他们表达爱的另一种方式。
学生一句“老师好!”就是对我们最大敬意,到学生家中,家长们会热情招待我们,会急切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作为一名支教大学生,我或许还不够专业老师的资格,但是我和家长们一样,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我就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会把自己的所见所得所学都尽力教给他们,让自己问心无愧,让孩子们学的开心,让家长们都能够放心,让我们的教育去弥补孩子们原生家庭的缺陷,给他们快乐的成长乐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8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