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江苏省水资源呈现时空分配不均,季节性强等特点,且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质型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十四五”以来,国家对节水型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海大学江苏省节水型社会评价体系实践团以南京市、扬州市为特例,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水务单位、开展访谈、参观省级水情教育基地、水利设施等方式,配合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深入探寻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在新发展理念下的节水治水之道。
走访节水部门,了解治水工作
为深入了解江苏省各地区代表地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政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实践团走进南京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和扬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与负责人员召开座谈会。
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围绕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保障系统”中节水管理指标的各项,即管理体制、建设规划、投入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与负责人员展开了探讨。
南京供节水指导中心节水监管科科长周斌首先为团队成员梳理了市级与区级节水工作管理机构的框架,就居民用户的水价机制、非居民用户的用水计划管理展开对于在供水时实行有效节水保障职能的阐述;在宣传教育方面,南京水务的品牌节水活动形式多样、社会覆盖面广、接受度高,“大手拉小手”,以知识传递习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知水节水风尚;此外,团队成员还对南京在全国首创的治水策略,即节水核查和聘请第三方队伍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拓宽思路的同时提高了创新意识。
扬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河海大学校友庄静从扬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历史及发展、节水载体建设、财政投资等方面向实践团介绍了建设现状。扬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科长张蕊从社会宣传、学校宣传等角度向实践团介绍了扬州市节水宣传工作现状。会上,各位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就企业节水推广难题、单位生产耗水量高、管理抓手缺失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成员总结归纳问题,以期通过后续的讨论分析形成有效建议。
座谈会上,大家还对江苏省节水宣传工作开展的难点达成共识。作为水质性缺水问题显著的省份,工作的重心应偏向于向大众普及以改变固有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实践团在南京市供水节水中心访谈
实践团赴扬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调研
观摩水利设施,探悉基层民意
实践团重走习总书记考察路线,前往位于扬州的江都水利枢纽,通过参观加深对当地水资源发展现状的认识,切实感受南水北调工程遵循的“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在江都东闸,实践团成员实地体悟水利设施为区域水资源配置带来的巨大作用。
随后,实践团来到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绿廊,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历史背景及深远意义,体会其在区域生态建设方面的重大推动作用。在绿廊里,实践团成员向当地市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民众节水意识及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效果。
实践团参观江都水利枢纽
实践团实地考察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绿廊生态环境
实践团进行实地问卷调查
领略运河文遗,感受节水生态
实践团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参观了坐落于三湾古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节水,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下保护运河生态环境、焕发运河生态价值、续写运河生态文化的底层逻辑。经过线上搜集相关资料及实地调研考证,团队成员了解到,自2016年起,扬州以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强化保护中发展的思路,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三湾片区进行搬迁企业、清理违建、水系疏浚、退耕还湿地等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并取得十分可人的成果,有效改善了三湾片区河道淤浅、水质恶化等问题。坚守生态红线力保水质,是扬州市节水工作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前提。
在对三湾片区的地理环境和以节水优先为指导的建设沿革进行考察后,实践团成员组织参观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领略了大运河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的历史面貌、文化风蕴、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以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的指导下,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新模式。
实践团调研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在本次实践的过程中,实践团通过拟定代表性地级市的相关机构为实践单位,以江苏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为选题,将理论与实践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手段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通过对代表性地市的对比分析,相互取长补短,评价政策效力,提出科学建议,助力江苏省乃至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保护贡献河海智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7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