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出,我国应把发展现代渔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现代渔业园区,达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人民”的发展目标。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成都理工大学数理学院赴三台县“授渔爱农,振兴梓州”乡村振兴主题实践团队由07级校友刘俊老师领队,前往体验三台农村生活,深入体验鱼类养殖,进一步理解鱼类养殖产业的重要性,让青年色彩绘与三台田间地头。
一.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多美的乡村记忆,池塘早已成为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在城镇化的建设中,这些水塘被任意侵占、填没、堵死,或变成了垃圾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除此之外,农村渔类养殖还面临着产业基础设施简易陈旧,持续发展能力受阻,实体品牌多而不强,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的等诸多问题。
实践团队所参观的鱼塘,在投喂饲料上,由以往的人工投食转变到现在的风送投食机机器化投食;在打捞上,也采用了先进的抬网技术;不仅如此,鱼类养殖产业也进一步得到了科学化、机械化的改进,目前还可以通过相关机器自动检测鱼塘溶氧值等。
二.合作授渔又致富,鱼塘美丽又多用
三台县新德镇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本社成员提供养殖所需的生产资料购买、产品运输、储存、销售、加工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而团队所到达参观学习的鱼塘也正是在此合作社的助力下成立起来的。
刘俊老师为大家讲解了鱼塘的作用,首先是蓄水,在干旱季节释放鱼塘用水灌溉其他农田,为粮食产量提供一定的保证;其次便是补充村庄的地下水,维持当地土壤湿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自然界的水生态循环。池塘是大自然生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鱼塘中的鱼是养殖鱼,而在养殖鱼方面,刘俊老师也跟我们讲解了如何科学投喂饲料,才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养殖效果。理论上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2%-5%,每天投喂2次,还需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投饲量,避免鱼体不适和浪费饲料。
鱼塘的抬网技术就是利用投料机投食吸引鱼进入诱捕区域,利用预先沉在水底的抬网,迅速抬起,把鱼困在抬网中,再将抬网拖至岸边分拣捕捞,此技术的好处就是效率高,难度小,省时间。
鱼塘管理人员学习这些技术的使用方法,让理论转化为实践最后转化为生产力,在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能力。
三.绿色菜园助农忙,志愿服务数理强
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鱼塘的灌溉贡献,使得周围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有着当地人种植的花草、树木、粮食等等。菜地里硕果累累,树上硕果满枝,无疑是百姓们辛苦劳作的成果,同时也是鱼塘三产融合,促进产值提升的结果。
唯有神农后裔才能制造出这样的谷物,百年前,这里曾经是客家人与原住民弓弩相向、争水争地的现场;百年后,两个族群共同守护着这山城里的村落。村人相约种田,一种就是一百年,形成了现在一个个硕果累累的村庄。
而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农村发展的认识,数理志愿者们在这里帮助当地百姓摘果子、掰玉米、捡垃圾。用汗水来灌溉我们心中的土地!
蓝色代表坦然和冷静,给人以安全感,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数理青年身上的蓝色与炽热的太阳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数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他们爱农、助农,彰显数理风采,为志愿活动发光发热!
最后,队员们与鱼塘举行授牌仪式,将乡村振兴贯彻到底。建立数理学院“乡村振兴,授渔制服”产业基地意在加强数理学子与乡村的联系,贯彻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原则,以此为契机为数理学子争取社会实践机会,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思想,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数理学子一份独有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6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