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方面
青春与使命同辉,奋斗与责任相伴,面对新时代,青少年当勇立潮头,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随着在校人数的不断增长,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普通高校 2738 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1 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全国在校生总数达到2.89亿人,专任教师1792.18万人[19]。可见这是个多么庞大的群体,若是能让举国院校,对花鼓灯等优秀传统曲艺文化加以一定程度的宣传和教育,毋庸置疑,将会极大地促进花鼓灯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强化花鼓灯体育课程建设,充分展现其体育文化特征
安徽花鼓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民俗活动的代表,其自身其实带有非常明显的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在宋代之后,花鼓的艺术表现与功法练习就已经开始融入“雄鹰展翅”、“弓箭步”、“站肩”、“扑虎”等武术杂技基本功法[8],不论是表演中锣鼓的使用还是舞蹈的动作,都需要通过人体的运动来完成,这即是它体育元素的重要表现。如今,艺术家以民俗花鼓歌舞为基础,对花鼓舞蹈进行了提炼,创编了以花鼓灯动作为基础、以健身为目的的群众性舞蹈——花鼓灯健身操,其于 2004 年被评为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很大推广价值的“四进社区”健身体育项目。作为安徽省高校,应着手实行相关课程改革,开展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计划,利用花鼓灯的体育文化特征,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以在日常课程中向各区域同学普及花鼓文化,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推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年轻人对地区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与传承意识。
2.拓展花鼓文化实践活动,搭建文化体验平台
花鼓文化作为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而教学观演给学生带来的理解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有通过开办体验类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实践出发,才能达到花鼓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延伸,进而推动其持续有效发展[9]。通过设立学校内部文化期刊并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激励同学们主动搜索相关知识背景;开展校园游学、花鼓汇演、花鼓杂谈,为学生创造近距离感受花鼓文化的机会;创办花鼓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参与其中,进而为花鼓注入创新的血液。通过搭建这些文化体验交流的平台,更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也就更容易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激励他们探索、了解花鼓文化,激发他们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历史使命感,进而增强花鼓灯传承的主动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