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访乡贤探乡史,情系桑梓助振兴——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作者:赴太湖田野文化调研团队

(通讯员 黄婉琪)“我在这里教了几十年的书。大学毕业有能力了,家乡需要我,我就回来教书了。”殷老先生在面对采访人员时这样说道。为切实做到走访田间地头,讲好乡村故事,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7月13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历史学院“情系桑梓 筑梦振兴”赴太湖田野文化调研团队前往安庆市太湖县蔡畈村,采访地方乡贤代表殷阮东老先生。

从教多年:身体力行勤浇灌,支教花开别样红

殷老先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大半辈子,整个蔡畈村近乎2/3的村民都是他的学生。面对“村民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提问,殷老先生以自身经历为例,表示乡村振兴是“千家万户”的事情,人人都需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殷老师大学毕业返乡支教,最初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层叠的山、泥泞的路、多变的天气、落后的设施……但殷老师却没有被现实打倒,他首先行动起来,手挖肩挑,挥汗如雨。在殷老师的带领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学校的修建工作中去。最终,他们以丹心热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希望之花。

文化之美:以史之名觅古迹,笃行致远传精神

“爷爷,这个地方叫蔡家畈,那为什么这里殷氏人居多呢?”团队成员邓洪坤同学向殷老先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实际上,这个地方本来是蔡姓人居多的,但是后来蔡姓人因为种种原因逐渐减少,而我们殷姓在政府的命令下被迫迁移,来到这儿的时候这里已经没什么蔡姓人了。”殷老先生这样解释到。随后,在老先生的引导下,团队成员来到了蔡畈村古民居,欣赏了当地标志性建筑与历史文书记载,进而体悟当地人文之美。

迎潮而行:乡贤情系桑梓,创新发展渠道

面对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的当下,乡村发展方式与之前有何不同的提问,殷老先生从自己刚回乡支教时的“劣质粉笔+脱皮黑板”到现在的“多媒体+触碰板”的转变为切入点,表明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拓宽了蔡畈村的宣传渠道,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欣赏蔡畈村的美丽风光,进而广泛吸引游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入了各式各样的新型教育方式与教学工具,使得山区孩子也能晓时事、习时识。

实事求是: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在采访过程中,殷老先生反复提及“实事求是”一词。殷老先生解释道:“实事求是,是我们做人必须坚持的,也是我们进行乡村振兴必须要坚持的。”说罢,老先生准备笔、墨、纸、砚,提笔写下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一气呵成,字迹如行云流水,笔酣墨饱,精熟至极。“这幅作品送给你们,希望你们以后能时时刻刻记住这四个字,实事求是。”学无止境,勤则可达;志存高远,恒亦能成。“实事求是”,短短四个字代表着党和国家各项行动的思想基础,凝聚着殷老先生对于当代青年人的殷切期盼。

采访结束,采访人员向老先生告别。“我很喜欢你们,你们就像我的学生一样。”老先生一边说着一边追出来。夕阳西下,老先生的身影与记忆中的老师重合——刚正,挺拔。这也许就是教师最美的样子。

不忘故乡情,难忘养育恩。乡贤情系桑梓,筑梦乡村振兴。正是有像殷老先生这样一批又一批愿于、勇于为故乡发展而奋斗的人的出现,正是在他们乡贤的带领下,乡村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好。代表中国未来的青年人,更应艰苦奋斗,心怀故里,让自己在故乡、在党、在国家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6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以我之名,诵读我心 ——“追希”特色课堂之朗诵课

赋予文字灵魂的是人。汉字与汉字拼接组合,可以是归心似箭的思乡情切,可以是壮志未酬的满怀豪情,可以是你侬我侬的恩爱纠葛……朗读汉字,将自我将设身处地,体会汉字中的真情实感,触……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称呼里的故事 ——“追希”社会实践之小小感悟

称谓,有长者的期许,有家族的传承,有父母的疼爱……姓名称呼,三两个方块字里,有着自己的故事。在“追希”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看着队员们一个个收获了新的称号,这是新……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队之走廊声色有感

人群带来喧闹,有孩子的地方就充盈着欢声笑语。孩童的天性注定了他们不会被狭小的四方天地所束缚,走廊也在日常绽放着不一样的烟火。喜欢在走廊上蹦跳着的人儿,也就慢慢爱上了教室外那……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之回忆初心

我曾经期待着,我怀着美好的心情,站在讲台上,期待我能成为孩子们最温暖的校园回忆,遥望着目送我的学生远走成人……我曾被温暖过的岁月,想要小心翼翼地反哺滋润孩子们的人生。教师,……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之可爱的人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不一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追希”党员社会实践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背后一定有一群可爱的队员在默默地付出着。“追希”党员社会实践队的十天旅程即将到站……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之趣味英语课堂

“你和我,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哪怕在天涯流浪,举头同望一轮明月,就能找到故土带来的眷恋,这就是文化的纠葛,这就是文明的赓续。当机械的齿轮开始契合滚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里……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之升旗有感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鲜艳的五星红旗,正随风飘扬在平石小学的半空。这会是本次“三下乡活动”“追希”社会实践队十天来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也是最后一次。操场上……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队之孩子们的娱乐

形容童年,会用肆无忌惮、会是天马行空、会有无拘无束、会说多姿多彩。干净得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没有世俗的污浊,也没接触生活的沉重,无瑕透彻,一点点惊喜就可以开心上一整天。孩……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今年冬季,宁波财经学院组建了一支由5名成员组成的“赤心”实践小…

最新发布

安阳工学院学子三下乡: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学生
中国青年网濮阳7月31日电(通讯员高彤彤)2022年的暑假由于疫情原因比以往更早,因为疫情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临时決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各队员在自己家乡自行举行。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建设“美丽乡村…
感悟长征精神,坚定砥砺前行
2022年7月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豫”“建”党史,“筑”梦远航——河南省红色基地疫情期间发展现状调查实践小队(简称“豫建党史”)开展第六次线下活动——感悟长征精神,坚定砥砺前行。上午9点,实践队员…
凝聚青春力量,传递爱与善意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在聒噪不止的蝉声中,我开启了在暖风的新一天。蔚蓝的天空顶在上方,阳光洒在操场上,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渴望得到些更美好的东西。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不知何时我竟…
日落赤门乡,师生情谊长
万里霞光,日落西山。暖风的日子在我不经意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我喜欢这个介于山与山之间的学校,素白的墙,漆黑的瓦,在山景秀丽,毫无污染的时候,同样意味着交通并不发达,大巴开进蜿蜒曲折的小路,…
温情充盈师生间,暖风尽在支教行
微风拂面,阵阵鸡鸣,唤醒了安静的校园。暖风队员们早已准备就绪,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伴着欢声笑语,孩子们追着阳光的脚步进入校园。“老师好!”一声声问好充满活力。暖风旅程进行到第四天,新的一天,是…
赴六安市金寨县“红色革命实践团 乡村振兴实践团”实践小队
为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培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本次实践活动要求走出校园,了解红色基因。我们通过参观六安市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大别山革命…
滁州市银花西村社区花园共建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体现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充分地展示大学生的风采面貌,我们团队于2022年7月30日至8月15日开展了“滁州市银花西村社区花园共建”活动,主要对滁州市老旧社区存在的环境、生态以及功…
风吹赤门中,暖在人心里
在赤门的一片蝉鸣和蛙声中,我从睡梦中醒来,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暖风之旅。时光匆匆,转眼就是南平暖风支教活动的第三天了。在前期陆陆续续的准备中,我们的支教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在有序开展中逐步递进。今…
传承红色精神,助力华夏复兴
2022年7月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豫”“建”党史,“筑”梦远航——河南省红色基地疫情期间发展现状调查实践小队(简称“豫建党史”)开展第五次线下活动——传承红色精神,助力华夏复兴。在活动之前,小队成…
苏州学子三下乡:探索互联网+文化,析数据,晓实事
中国青年网上海7月26日电(通讯员高晴昊)为响应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创新,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号召,苏州大学文学院、唐文治书院“‘互联网+’背景下苏州O2O地域文化渗透模式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