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红色底韵存萍乡 奉献为人驻心中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经管系 作者:李嘉璇

为了深情触摸红色历史、深刻感知红色文化、深挚礼赞革命先烈,以爱国主义情怀和青春豪情肩负起时代责任,在新时代把安源故事讲下去、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萍乡,这个红色精神浓厚的城市。

秋收起义,红色萍乡。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迎着朝阳,实践队来到的第一站是秋收起义广场。秋收起义广场原名昭萍广场,高耸入云的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蓝天下,在碑前实践队满怀崇敬之情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听着刘思聪老师对这一段历史番详细的讲解,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满怀,秋收起义的光辉历史,是革命先辈用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清晨的广场不乏有居民散步、打太极,广场与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样的幸福生活让人不由得心生感慨,当代青年更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没有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此我们亲身感受着萍乡激荡灵魂的红色基因,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红色安源,工运旗帜。

紧接着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员们来到了萍乡第二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萍乡是工运摇篮,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共产党人在安源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沿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牛形岭拾级而上,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大楼出现在半山腰。阳光辉映下,楼体两侧主梁镶嵌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8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在纪念馆内实践队队员们逐一参观了“路矿规模工业重镇”、“开创工运建立团体”、“罢工斗争成功范例”、“硕果仅存坚持发展”、“工农联合支援北伐”以及“秋收暴动武装割据”等六大展厅。其中里面还有一座仿当年矿井场景的展览,叫做总平巷。进入矿井口,刚开始有点黑漆漆的,旁边是一座座雕塑,展示的是当时矿工在矿井下劳作的场景。当时,资本家强迫安源路矿工人每天进行12个小时以上的繁重劳动,却只发放微薄的工资。不仅如此,资本家还常常借故拖欠工人工资,榨取工人利益。在参观中看到那惨不忍睹的刑具,令人毛骨悚然,眼含泪花的看完了一个个被压迫的悲惨事件。

在一件件文物及雕塑的展现中,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眼前,无声地述说着那不曾忘记的历史。回望这历史,实践队队员们被工人们不畏强权,敢于反对压迫,团结一致、坚决果敢进行斗争的精神所震撼,并感受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参观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纷纷在留言簿上留下了慷慨激昂地青春誓言。青年奋斗,青春无悔!

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

之后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来到了萍乡第三站——秋收起义烈士陵园。一片土地寄予深情,一抔热土告慰英雄。实践队队员们怀揣一颗虔诚的心,一行人到达了山口岩秋收起义烈士陵园。登上一步步的台阶上,赫然展现出一座庄严肃穆的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我们转身进入馆内,毛泽东与卢德铭雕像威严地展面大门,在馆内我们一路参观老照片、老物件以及还原当年场景的塑像,回望历史,刻骨铭心。

陵园内设有卢德铭烈士纪念馆,实践队在此了解烈士生平,其舍己为国、英勇奋斗精神深受感触,参观途中我们还一同观看了一小段秋收起义纪录片,在影片中追寻先驱者们的足迹。时间转瞬,这一小段历史的回望结束,在陵园内实践队怀着敬畏缅怀先烈,心生无限感慨,先烈们的大无畏、无私奉献精神造就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乘凉不忘栽树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将红色精神缅怀于心,向先辈们致敬!

寻梦芦溪田园风光,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历史的学习稍缓,实践队秉着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走进了山口岩村,在村口,靠右手边便可以看到醒目的大字——卢德铭小学,基础设施整体一眼望去非常不错,笔直的柏油路布满了整个村子,可见脱贫攻坚战非常有效,祖国的繁荣富强有目共睹!在村里召集小朋友后,实践队带着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在山口岩村口的一间教室里开展着普通话推广的支教活动,以正话反说游戏、“翰墨飘香”书法体验、诗词朗诵以及歌唱红歌等活动进行着,在互动中收获欢笑,在掌声中收获成长,就这样,在欢笑声中,本次支教活动也落入尾声,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与我们合照,在结束中充满着不舍。

在此萍乡站的行程告一段落,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讴歌青春的赞歌,敬畏英勇的先辈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5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根据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黄河文明要讲好黄河文明起源故事

考古学根据人类制造工具和武器所用的原料,将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好些阶段。“仰韶……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讲好黄河故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黄河,中华文明发源之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延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斗和发展,其生态环境好坏关系大众福祉。加强黄河生态文明建设,推广绿色发……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造福中华民族

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促进黄河流域发展

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兴衰成败与大河两岸人民观水、用水、治水的历史息息相关。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治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讲好黄河故事,延续黄河文化血脉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我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保护黄河,从小事做起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国家战略。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超越自我——探究农村生态文明第三弹
时代背景:绿色农业,势在必行一方面,随着我国新发展时代的到来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普及,农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广泛重视,国家及各级政府纷纷强调农业绿色发展,且安徽省到2020年已…
泾县-——传递爱的地方,助老跨鸿沟
现如今,在科技网络迅速普及的信息时代,我们享受到了网络时代的红利,但是大多数的老年人却未能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节奏。为使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网络智能时代的便利,帮助他们跨越这道“数字鸿沟”,教会他…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唱响青春乐章,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一般指的是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怀和帮助。今年六月,在烈日炎炎的暑假期间,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百善孝为先,走近农村关爱老人——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开展关爱空
百善孝为先,尊敬和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继承关爱老年群体的传统,宣传共创幸福家园的理念,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牵手帮扶,爱心永驻”服务队于7月23日深…
超越自我——探究农村生态文明第二弹
政策背景: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建设美丽新农村从古至今,农业在我国的地位便居高不下,“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密切相关,且我国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途广,因此解…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百善孝为先,走近农村老年人
百善孝为先,尊敬和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继承关爱老年群体的传统,宣传共创幸福家园的理念,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牵手帮扶,爱心永驻”服务队于7月23日深…
南泰学子三下乡:走进丝绸之乡,体验缂丝技术
2022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离离原上草”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缂丝技术体验馆,通过实践活动探寻缂丝技术的发展轨迹,品味缂丝的独特魅力。缂丝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
时代鸿沟,陪您一起跨过
为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智能时代的便利,帮助他们跨过这道“数字鸿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游刃有余地使用智能产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常青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团队成员于2022年7月1…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百善孝为先,走近老人生活
百善孝为先,尊敬和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继承关爱老年群体的传统,宣传共创幸福家园的理念,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牵手帮扶,爱心永驻”服务队于7月23日深…
南泰学子三下乡:重温侠义故事,感悟处世之道
2022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离离原上草”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山东水泊梁山风景区,了解水浒英雄的侠义之气,朗诵文学经典。“义”是构成梁山文化,初级形态的形上支持和精神旨归,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