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海学子三下乡:补偿机制保生计,人水和谐促发展

来源:河海大学 作者:邝素娴 孙瑜环 戴

2022年7月28日-8月5日,河海大学“渔你同行”调研团以研究探索长江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和发展途径为出发点,先后赴长江江苏段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无锡市、苏州市等沿江八市与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开展为期9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在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如何巩固禁渔成果,让昔日以船为家、以水为生渔民走上岸、立住脚、谋发展,开启上岸新生活,做好政策“后半篇文章”,是高质量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使命。从2020年起,“渔你同行”调研团开始致力于关注退捕渔民的上岸、转产转业、生活生产质量保障提升等民生问题。为响应河海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渔你同行”团队再出发,通过资料调研、实践走访、问卷访谈等形式,寻求现行禁渔条件下保障渔民生活质量、提高渔民收入的有效经验,分析当前转产安置机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归纳其运行发展的普适性条件,彰显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访政策前沿,明发展之道

为深入探究各市退捕渔民补偿机制落实状况与未来规划,7月28日起,实践团成员分赴南京等长江江苏段沿江八市与以湖南为代表的长江经济带沿岸典型省份,并各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对渔民转产安置等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进行访谈。访谈过程围绕各市退捕渔民的基本生活现状、转产就业、生活补助、社会保险等补偿机制的落实状况以及“十年禁渔”政策的未来发展规划等展开。

据各地工作人员介绍,自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施渔业进步起,仅仅两年时间,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地水质明显变好,鱼类数目以及种类大幅增长,生态多样性大有好转,长江水域生态总体呈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

在退捕渔民可持续发展方面,团队成员了解到政府关于渔民的补偿安置措施也正逐步落实,各市根据渔民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转产转业安置方案,拓宽就业渠道。其中,南通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施百灵副支队长提到,为促进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南通市人社局开展了“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的免费就业帮扶;并安排专人负责退捕渔民的就业问题,建立每周数据跟踪调度机制,确保做到渔民转产转业“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渔民转产转业率100%、社保参保率100%、社保缴费补贴率100%等多项指标,解决了渔民的基本生存问题,充分保障了渔民的基本权益。各地工作人员表示,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满足渔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他们后期禁捕政策推进的重点工作。

探人民一线,寻改进之法

为了解“十年禁渔”政策下渔民生活现状、科学评估上岸渔民可持续生计发展能力,团队成员分赴南通市五接镇、苏州市七都镇、扬州市里点镇等数个退捕渔民居住地,调研渔民生活质量并请他们帮忙完成调查问卷。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接触到许多退捕渔民,或从事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新型涉鱼产业,或通过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在生态修复湖库区参与资源养护,完成了从捕鱼人到护渔人的转变,这些渔民的成功转型是长江渔民上岸工作的一个缩影。

同时,也存在需要兜底帮扶安置的退捕人群,他们大多年龄较大,学习能力弱,技能单一,缺乏职业竞争力,再就业可能性小,生活幸福指数低。深入了解禁捕渔民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面临的生活难题后,实践团成员提出了实施动态监测、做优后续保障、确保安置规范等建议,以期做好退捕渔民后续跟踪帮扶工作。

献河海智慧,觅自身发展

补偿是渔民上岸的过渡手段,发展是可持续生计的唯一途径。读书为元元,河海学子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力求为江苏省“十年禁渔”的政策执行和渔民的补偿机制创新做出贡献,为其他省市的沿江地区贯彻落实“十年禁渔”政策的方案提供参考,为长江大保护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贡献河海智慧。

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打破专业束缚,了解政府部门对于“十年禁渔”的政策导向,扩充自身关于长江生态建设、“十年禁渔”规划的知识储备,开拓了视野。同时,队员们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实践团始终牢记河海大学校训,在实践中感悟和学习吃苦耐劳、细心钻研的河海水利人的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水之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1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爱维护童真 用心温暖梦想

因为爱,简单的事情变得有了意义。为丰富中小学生暑假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目标梦想的引领,改变乡村留守儿童知识贫乏的现状,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近日,服务团来到黑池……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基层牛场 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池镇养殖业发展,将所学知识贯彻于实践。服务团来到了黑池镇马家庄,在和当地雷书记取得联系后,共同前往合阳县雷海艳家庭农场参观肉牛养殖场。据了解,该家庭农场属于……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绽放热土 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服务乡村振兴 放飞青春梦想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

“党员”,一个庄严又神圣的称号,它赋予了人民党魂,使得对党的使命感更加强大,以至于一些老党员离岗不忘党,退休不褪色。为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服务团来到了合阳县黑池镇五……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2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下乡活动,我受益非浅,我明白到农村缺少的是教育与信息,同时这也锻炼、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虽说是我第一次参…… 何琳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现阶段我们能把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的一个重要媒介,在暑假时期进行的暑期实践活动,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和社会经验,让我切身的感受…… 李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0

在今年暑假初期,我们进行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赶赴陕西省合阳县进行支教活动和关于当地留守儿童,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民情的走访调查,也对老党员进行了采访。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需要早…… 职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暑期实践进行时|外国语学院开展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返家乡实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不仅危及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人们就业、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现在,中国和世界的疫情情况都有所缓解,但还未结束,抗疫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在…
微尘出行: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精神
为了深入了解浠水县当地红色文化背景,学习并传承红烛精神的深刻内涵,7月2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赴黄冈市浠水县志愿服务队和浠水县丁司垱镇方郭小学的同学们一同参观了闻一多纪念馆。通过实地参…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多举措扎实开展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2年暑假期间,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精心谋划、科学布局,组织53支实践队共360余名学生,以个人或就近组团的形式赴基层一线,深入开展党史学…
【岳王市廛忆繁盛 徽商精神永承传】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长三角实践调研团队对明清江南棉
(通讯员王梦涵许刘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数十年来,历史时期徽州与江南的区域互动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历史学界所重视,安徽师范大学更是国际徽学研究的重镇。为寻访入籍江…
【通江达海娄水去 物阜民丰文脉传】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长三角实践调研团队寻访太仓历代
(通讯员贾丰蔚王梦涵许刘栋)当“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粮仓”、“天下良港”、“民乐之乡”等诸多涵盖着娄东历史文化名词萦绕眼帘时,身处苏州太仓的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历史学院赴长三角…
追寻红色回忆,传承革命——基于岳西县红色教育基地的实地考察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君子自风流”。这是革命烈士王步文同志在临刑前的临危不惧。而我们此行目的地也正是位于安庆市岳西县的王步文故居和大别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深入学习大别…
合工大学子:追寻“好人”足迹,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为赓续好人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好人基因传承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展现乡村振兴新画卷。2022年7月16日至7月21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好人’铸乡魂,文明塑乡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六…
【千秋浏河隐繁华 百里娄江去征尘】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长三角实践调研团队调研明清江南
(通讯员贾丰蔚许刘栋)“海波不动绝奔鲸,万斛龙骧一叶轻。”登临江口,前人吟咏的舳舻风波似乎犹在眼前,如见艘艘宝船下海远航,驶向未知与希望的深蓝,而这个如今被称为“浏河”的江南小镇正是海上丝绸之…
走出校园,进入工厂实践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目前面临这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恶劣的市场环境,所以进行社会实践,明晰考研与就业方向的选择,规划个人发展方向是必要的。所以,我于2022年7月7-2022年8月8在广东省东莞市永兴机电…
深入社会,积极奉献
中国青年网江苏6月27日电(通讯员邓榉,徐方瑶)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思想理论,落实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