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法在汝心,护花成长”实践团——《调研南美乡性教育现状,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来源:苏州大学法学院 作者:张宇

(通讯员 崔浩 赵瑞琦 何佳银 李瑞莹)2022年8月11日,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了解云南边远地区早婚情况及性教育水平,苏州大学“法在汝心,护花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拉祜族自治乡南美村(以下简称为南美村),探究青少年性权利保护的痛点,并帮助边区青少年掌握正确的生理和法律知识。在南美村村支书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完成了青少年性教育宣讲、发放调查问卷的实践活动,并成功开展与当地妇女主任进行关于早嫁和女性权利保护问题的座谈。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南美村村民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凯 供图

概览南美乡发展全局,把握实践地教育难点

当日上午,实践团队初入南美村,首先与村支书交流了南美村的总体情况。该村落少数民族聚居明显,近80%的住户为拉祜族。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帮扶下,南美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受教育水平、普通话水平均有了较大提升。南美村的支柱产业为烟草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与此同时,公共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大多数拉祜族女性怀孕时都有机会前往医院接受专业产检。村里的每个孩子都可以接受幼儿园——小学——中学一体式教育,中学毕业后可选择前往高中、中专等机构深造,把握教育机会不断学习从而走出大山。

但是与此同时,南美村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村民的语言和教育问题,拉祜族孩童启蒙语言大多为拉祜语,等到上学时才有机会接受普通话教育,且当地父母的教育意识较薄弱,教育能力也待续提高,因而相比于临沧市其他地区,南美村学校教育成绩平平,上大学的孩子也属凤毛麟角。其次,南美村的交通路况较差,进村难度大,即使该地自然风光优美、资源丰富但限于交通障碍而少有开发,无疑阻碍了南美村的进一步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同学与南美村村支书进行面对面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凯 供图

与妇女主任详谈,交流女性权利保护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该地早婚状况,团队接下来和南美村妇女主任进行了详谈,双方就团队关注的女性权利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实践团队从妇女主任那里了解到该村早婚现象严重,基本由早恋导致,但是早孕的情况并不多见,同时拉祜族并不存在早嫁的习俗。早婚者如果生下小孩,孩子一般落户在女方家,等到法定婚龄,双方领取结婚证后再将孩子的户口迁到男方。谈及当地是否存在性暴力事件,妇女主任坦言没有,如果发生此类事件,他们会与当地的村公所进行报备。

图为实践团队同学与南美村妇女主任深入交流女性权利问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杨凯 供图

发放性教育调查问卷,科普生理与法律知识

晚上,实践团队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成功抵达南美村民俗村,深入接触了村里的孩子们。村中的孩子普遍较为羞涩,在耐心的沟通和交流下,团队成员逐渐与孩子们拉近了距离。

实践团队成员主要对孩子们进行了性教育性观念的问卷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对孩子们针对问卷填写状况进行了生理知识和法律规定的普及。团队基于问卷结果的总结分析,发现当地的孩子接收生理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主要是互联网平台,例如有两个孩子不约而同提到了快手短视频,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总体缺失。

在互联网碎片式零散信息的影响下,孩子们普遍具备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受教育观,但对与自我保护密切相关的性知识了解不多。于是团队成员针对此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防性侵”科普,运用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语言,借“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性侵犯、性骚扰”“如何防范性侵”“遭遇性侵怎么办”等,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团队成员不仅教导孩子们如何在危险尚未来临时将自我保护观念铭记于心,并且鼓励孩子们不沉默、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权利。宣讲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宣讲学到了正确有用的自我保护知识,今后也会更加认真学习,争做三观正、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图为实践团队同学对南美村孩子进行性教育性观念相关知识科普教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凯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访孩子均认为早恋早婚不可取,但同时也提及了身边存在早婚情形。

青少年是正在从生长环境奋力汲取营养的幼嫩花苞,生活在类似南美村的边区青少年受当地教育水平和发展状况的限制,生长环境的纯洁性受到更多潜在因素的污染,性教育的缺乏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团队成员愿做园丁,为实践地青少年的成长之路砍去荆棘。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通过8月11日的社会实践,实践团队对南美村的性教育状况有了基本了解,为后续实践基地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经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3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走“泾”课堂 播撒梦想
(文/孙晓瑜图/周雪洁郑正)“我想这传承是岁岁年年”,怀揣着一颗颗赤子初心,7月4日在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中,在队员们欢乐的笑声中,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宣城市稼祥中…
南通花露烧,就像不怕巷子深
7月20日,团队分为两组,前往不同地点开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一队前往沈寿刺绣传习馆进行第二天的学习,另一队前往花露烧博物馆进行采访学习。经过昨天张蕾老师的指导和学习,今天,团…
安徽学子三下乡:绘人间瓯越,播希望之种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温州是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见识,为孩子们带去希望,我跟随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泾县稼祥中学,…
江苏学子三下乡:复苏纾困,关情民生
为了探访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江苏人民日常的疫情防控措施,为了调查在疫情持续的状况下,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服务业的发展及变化。从7月15日起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复“苏”纾困,关情民生‘’暑…
初始传统建筑 品味村落文化
2022年7月24日,河海大学“红色筑梦”实践调研团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严塘镇高径村开展了对传统建筑及村落文化的走访和调研。上午九时,支教团彭钰瑶及其他四名队员走进民居,向村民深入了解当地传统建筑。村…
快乐与安全通行——交通安全教育
为培养孩子们“能知险、会避险”的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践行文明交通行为、摈弃各类交通陋习,做文明交通的参与者和贡献者,2022年7月26日9时,茶陵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河海大学“红色筑梦”赴湖南茶陵支…
佛山学子三下乡:调研潮汕博览中心 走进潮汕特色文化
2022年7月16日,锦“汕”添花三下乡团队前往潮汕博览中心进行调研。为更好地展示和弘扬潮汕历史文化,汕头市政府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建设了集“展示、收藏、科研、交流”为一体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共上挫折主题教育 守护心理健康净土
为响应国家关爱儿童政策,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2022年7月20日,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高径村开展“心理健康伴我行,理想信念牢记心…
赓续湘赣红色精神探寻湾里振兴密码
为以实际行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党的红色血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湘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继承、发展的重要思想以及青年使命担当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湖南地区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党爱…
低碳意识入童心变废为宝添绿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号召的厉行节约思想,为早日达成双碳目标尽一份微薄之力,增加孩子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2022年7月20日下午四点,河海大学“红色筑梦”赴湖南茶陵支教实践调研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