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遗调查队社会实践报告
陈丰筱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遗调查队在暑假期间走访了德州扒鸡等非遗文化,亲身了解了非遗,认识到了非遗在传承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下是调查结果。
1.非遗发展趋势
(1)文创化
非遗文创化主要针对市场化的非遗产项目,其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当时的公众审美意识和社会市场环境。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工匠们加入到庞大而强大的市场竞争机制中,通过技能创新获得市场优势,进而实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创造,实质上是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市场依赖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二次开发,从而在竞争中实现技能的提炼与创新,在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实现技艺的传承与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文化创造过程中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良好的实践效益。这项实际工作可以通过经济、教育、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创造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产生将显著提高传承人的收入,提高传承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改善艺术生存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化的了解,开展多方位的交流;同时,文化创意之路将反过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促进这些项目的传承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次重要报告中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这句话为今后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非遗文创化的发展是“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回应。同时,非传统文化创作作品响应“大众创业创新”(大众创业创新)时代发展趋势,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推进“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之路。文化创意是一个不同于“泛工业化”的新概念。这一概念所表达的“文化创意”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符合时代精神内涵的现代文化。
(2)产业化
如今,“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文化经济是以文化为资源、载体和手段,有意识地将文化内涵注入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追求高质量的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市场行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被誉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资源、广泛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宠,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中国将在文化经济的道路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和宣传。要充分利用短视频、虚拟现实、直播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尊重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制作生动活泼、新颖的新媒体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引爆社交媒体。在这方面,文化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可以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展示在屏幕上,适应当代潮流和年轻人的喜好。
(3)青年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造并以文化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生命和审美艺术的统一体。目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有3000多人,但这些群体大多年龄较大,继承人较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长需要群众的土壤。年轻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只有让年轻人理解、接受和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真正复兴是将传统文化的东西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真正让年轻人使用它。如何不断地应用、接触和营造一种氛围,才能使传统文化真正复兴。因此,青年化是发展的重点。
2.我国非遗发展困境
(1)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与时代接轨的创新
现阶段,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作为各地区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一种标志存在,其传承手段与传承目的以彰显并弘扬传统文化内涵为主。而在当今数字化、娱乐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这种传承方式势必带有厚重的历史感,从而难以与时代接轨。且随着娱乐方式越来越趋于简单化的发展,非遗复杂深邃的文化内涵使得其娱乐价值逐渐减少,进而可能被人们逐渐忽视,导致非遗的传承陷入困境。
以安徽黄梅戏为例,黄梅戏的演唱风格更符合和老一辈人的审美需求,在当今网络流行歌曲遍地开花的时代,黄梅戏单一的演唱风格与其带有的晦涩难懂的文化底蕴使得其在吸引年轻人这一方面并不占优势,而其又缺乏与时代接轨的创新,难以与新一代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难以符合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因此在新一代人之中的传承陷入了困境。
(2)传承要求较高,传承方式单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经过长期的打磨与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精髓,它的分量势必是十分沉重的,这直接导致了它传承要求较高的特点。而且,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其传承重点放在了传承的内容上,而没有在其传承方式上下功夫,从而导致了其传承方式单一的弊端。
以潍坊风筝为例,它的制作工序复杂多样,从设计开始到制作一只完整且有特色的风筝需要经过大约60道工序,所以学习起来相当困难,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以积累经验。这种高品质的传承要求直接导致了高成本、低回报的结果,于是,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风筝的纯手工艺制作,取而代之的则是缺乏文化价值与内涵的规模化生产。而潍坊风筝的传承方式也主要以“师徒制”为主,在当今手工艺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在未来很可能会导致风筝的传统制作工艺的失传。
(3)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缺乏周边文创产业
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是非遗文化产品拓展受众、开放市场的必要前提。但从当前来看,大多数非遗都只是在民间以其传统方式传承着,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形成品牌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优势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但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却往往缺少对这种内涵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有效利用,这也是其品牌效益与周边文创产品的缺乏的原因。
从调研团队目前调研的非遗项目来看,无论是泰山皮影,大连核雕还是潍坊风筝,都缺乏相关品牌的注册与文创产品的研发,这不仅是其文化价值的附加值的流失,也是非遗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3.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在我国,它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所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
“传国粹,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假走访了泰山皮影、安徽黄梅戏、大连核雕、潍坊风筝、德州扒鸡、福州脱胎漆器等非遗文化,认为利用新媒体、开辟新题材、文旅结合等不失为很好的方式。就安徽小分队成员走访的黄梅戏来说,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点设想:首先,通过现代科技与数字化技术的手段, 将黄梅戏艺术与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其次,应该多开辟现代题材,创作出可以反映现代生活的黄梅戏,贴近广大群众,贴近现代生活,使其跟上现代人所追求的步伐。此外,在黄梅戏的根据地安庆 ,应加强黄梅戏与旅游文化的有效结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在实践团队有关非遗的走访调研中,除了用于传承技术的新媒体宣传和文旅结合,用于全方位展示作品数字化展厅和多功能展厅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数字化展览运用先进的AI和VR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非遗作品,同时也能实现巨大的时间跨度和地点跨度,尤其在疫情期间,数字化展厅更是广泛应用,避免人群聚集的同时实现非遗文化宣传,响应国家”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由于非遗文化具有地域性以及受到疫情的限制,无疑加剧了非遗传承的困难,而“数字化展厅”正是应对之策。在“传国粹,承匠心“实践活动大连站,团队成员走访了大连市文化馆,探访了核雕的历史,并参观了疫情期间新开放的”数字化展厅“。数字化展厅对非遗文化的展览不仅限于大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云端保存了中国各地著名的非遗影音和文字资料,通过AI技术虚拟向导指引游客参观,并通过VR技术实施全息投影,让游客身临其境,博览各地著名非遗。为了满足居民居家隔离的需求,相关部门开发了手机小程序,通过手机也可以体验数字化展厅模拟VR,不仅拓宽了传播渠道,而且能把影响力扩大到全国范围,实现全国范围内传承非遗文化的”共享“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磨灭的文化精髓,在当代仍具现实意义。新时代为非遗传承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只有通过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4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