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二零二一年的夏天是炎热的,怀揣支教梦想的我背上行囊,头一次乘坐慢吞吞拥挤的绿皮火车,来到陌生的河南,馒头、三轮车便是我支教最初的印象……
一眨眼,时过境迁,又是一年盛夏。穿上去年不曾有的队服,再次以学生的身份迈进车站,以老师的身份走出。在熟悉又陌生的学校里,看着好动调皮的孩子们、不断成长的队员们、依旧忙忙碌碌的校长老师们,我忽然发现我的支教梦想从未结束。
我的支教之旅是幸运的。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时间里,我能连续两年从江苏来到河南支教,哪怕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着疫情,不定期地做核酸,甚至于最后也因为疫情提前结束了线下支教,但我们见到了孩子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能够用教室撑起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的支教之旅都是幸运的。
有人说支教的意义在于“一个灵魂在影响另一个灵魂”,有人说支教的意义在于“让一代学生与另一代学生一起成长”。在此之前,我不懂那些深奥的道理,也不纠缠于那些文雅的措辞。我始终记得七年前的夏天,两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老师在黑板上手绘的方尖碑、泰姬陵,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建筑艺术知识都源自那个夏天。或许当时的他们也未曾想到,课桌上的那个小男孩会在多年以后将《世界建筑史》作为他的选修课。
在我看来,这就是我支教的意义。我想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一个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大学我的专业是机器人工程,这次支教我也教五六年级的孩子们机器人——什么是机器人?影视里面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现实里面的呢?机器人一定是长得像人吗?为什么要学机器人呢?很多的问题他们都是不清楚的,甚至于在初中、高中时期都不一定能接触到这样的问题。但我的到来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或许从今以后他们中有些孩子就清楚的知道了机器人不仅仅是像变形金刚那样的,也有可能如我一般再某些关键的节点,“机器人课”成为他们选择的一个影响因子。
我的支教之旅是充实而满足的。从准备到实地开展支教我们历经了三个多月——策划、招募、筹备、上课、线上工作。我们一路走来,从去年到今年,从4个人到31个人,有过争吵,有过欢笑,有过困难,有过意外。我们4个领队在黑灯瞎火的夜晚各抒己见、一度吵得不可开交;我们31个成员一起在商丘城站集结,坐上大巴,对着镜头比耶;我们在每天八节课后的疲惫下反思总结;我们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紧急开会;我们也在放学后的闲暇时光里吃着馒头、看着夕阳、话家常;我们也在办公室忙里偷闲的空隙里打打闹闹,看着孩子们嬉戏一如当年我们那般。每一天都满满当当,每一天都受益匪浅。看着孩子们在上课前就规规矩矩地坐好,是好奇老师还是好奇课程的样子时不时看看门口;看着支教团成员不断进步,校长也逐渐认识每一位新成员,大家逐渐熟络起来;时隔一年在看见白艳辉校长、梁校长,宛若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涌上心头。
这个夏天,启明,我又来支教了。不仅仅是作为老师,还是领队,是成员,是蜕变一年不忘初心的我,继续支教者,也继续努力成长着。或许,下个夏天,启明再见!
文字来源:刘可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3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