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人坚定伟大志向,无人机驰骋浩瀚蓝天
——情景剧《志在长空》圆满落幕
今年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70周年。作为一所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高等院校,在这70年中一批又一批南航人满怀爱国热情,克服种种困难,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帮助中国实现航空航天领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蜕变。为了致敬那些科研人才,同时也为了让广大师生更好了解南航的光辉历史,学习科研人员宝贵的精神品质,践行“团结、朴素、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留声南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假期时间自编自导自演了介绍“长空一号”诞生历程的情景剧《志在长空》。
上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停止对中国供应靶机,我国的导弹鉴定试验工作难以开展。在这紧要关头,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把“长空一号”中高空靶机研制任务交给了南航。吕庆风老师和团队成员扛起研制大旗,把“长空一号”视为南航的“争气机”。他们利用十分薄弱的现有资源夜以继日地进行数据的演算、分析工作,时刻告诫自己不可拖延时间误了大事。整个研制过程持续了八年之久,期间遇到了五次重大挫折。然而他们从未气馁,坚持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改进。1976年,在吕庆风老师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架大型高速无人机“长空一号”设计定型,该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续航时间及飞行稳定性都超过了指标要求。“长空一号”的成功研制标志着南航人在无人机事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当团队成员第一次听到这段故事时,一位在办公桌前忘我工作的学者形象在脑海中浮现。但由于对吕庆风老师了解甚少,这种印象是比较朦胧模糊的。后来团队十分幸运地与吕庆风老师取得联系并进行了两次采访活动。吕老师和蔼可亲,把当时研制“长空一号”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他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些研制过程中的珍贵照片。看着一张张泛黄的相片,团队成员直观地认识到当时条件的艰苦,无不为吕庆风老师不惧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所打动。今年,留声南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了表达成员们对吕庆风老师的崇高敬意以及让更多人看到这一段峥嵘岁月,发扬和传承南航精神,团队成员决定以“长空一号”为主题编排情景剧。
确立主题后团队需要完成剧本的创作。团队成员多次往返明故宫校区与将军路校区,在校史馆和档案馆查阅关于吕庆风老师及“长空一号”的相关资料,同时主创人员们回顾了以往采访吕庆风老师的视频资料。做这一切的目的是充分保持该情景剧的真实性,力求把那一段艰苦时光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观众。经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团队成员一次次不遗余力地讨论修改,《志在长空》的剧本终于打磨成型。整个故事内容由11个人物和7个场景组成,采用倒叙的手法,以留声南航社会实践团队采访吕庆风老师作为话剧的第一幕。通过吕老师的回忆把“长空一号”诞生的历史背景、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展现给观众。
角色分配完成后团队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排练工作。整个排练过程和“长空一号”研制过程一样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挑战。首先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团队成员只能在学校的地下车库进行排练。虽然车库能抵挡七月南京热辣的阳光,但是昏暗闷热的环境依旧考验着每一位成员。其次出于对真实性的考量,剧本中有大量包含专业术语的台词。作为演员不仅需要把这些大段台词背诵下来,而且还要准确表达角色情绪,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即便面临着重重困难,演员们的热情丝毫没有被消减。别的同学在享受暑假带来的快乐时,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遍遍地背着台词,对着镜子表演,就算是排练的间隙他们也不放过。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慢慢地演员们台词背得更流利了,情绪表达更到位了,配合也更默契了。这一刻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正是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分,所以在正式演出时一帆风顺,很快就完成了摄制工作。
效法羲和御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当今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科研人的艰苦奋斗。在编排情景剧《志在长空》的过程中,留声南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认识到“长空一号”的诞生并非易事,看到了吕庆风老师和他的团队对待科学孜孜不倦、严谨认真的态度,真切体会到“航空报国”这一伟大信念背后的深刻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做到承上启下。既要回顾过去,学习前辈的精神品质;又要展望未来,打造属于自己的“争气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团队将不忘初心继续讲好南航故事,让南航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通讯员:陆田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6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