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31日电(通讯员郭士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民族团结、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为积极响应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号召,7月25至7月31日,曲阜师范大学ichem-惟石能言队实践队员郭士骁在潍坊市开展社会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同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长久以来民族文化与民族智慧的重要体现与载体。现如今,在这个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社会,传统文化正在面临诸如外来文化冲击等挑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在当今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与重要的作用。
潍坊,又名“鸢都”,是风筝的发祥地,其风筝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有古诗记载“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世界上70%的风筝都是出自于潍坊,因此这里也被世界各国人民亲切地称为“风筝的故乡”。
7月31日,实践队员在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参观潍坊市风筝博物馆。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内共有大小展厅12个,馆藏风筝展品1300余件,展现了从公元前5世纪“鲁班风筝”至今的中外各式风筝,全面展示了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及延伸文化。潍坊风筝是地方性和艺术传统的结合,又是实用性和美的结合。就其风筝技艺而言,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的气韵,扎制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尝试,不断创新,特别将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画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实践队员观赏不同种类、不同年代背景下的中国风筝与世界风筝,了解潍坊风筝的沿革发展历史。同时从中感受风筝文化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
现如今,潍坊风筝守正创新,开创崭新局面。逐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从各式各样的异国风筝中,可以领略到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技艺相结合之美;体会到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而潍坊每年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更是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友谊,振兴了风筝文化,提高了潍坊风筝的制作水平,也使潍坊风筝卓立于风筝文化艺术之林。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文化馆 中青网通讯员 郭士骁供图】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现状,实践队员开展线上与线下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进一步调查。当提及有关于风筝的非文化遗产现状时,部分有资历的老年人表达了一种担忧与希望能够将风筝的制作工艺等传承下去,而年龄较小的一部分群众则表示不是很了解现状,只是感觉没有之前那样热闹与看重风筝。
从问卷结果的大数据分析来看,大部分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认识欠缺,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较为淡薄,不了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传承、保护与弘扬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问卷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有关问题,实践队员认为,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像故宫一样开展数字文化和与风筝有关的文创产品,加强文化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线上线下宣传等方式,亦可以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守正创新,开辟一个崭新的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让风筝这个印记深深地刻在大众的心理,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这样以来,可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至于几十年后让其埋没在历史地长河中。
文化兴则民族兴,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潍坊风筝是它的一个缩影。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学习了潍坊风筝的发展历程和风筝制作的方法,还深深感受到了风筝节与风筝赛事带来的独特魅力。在风筝中阅读典故与传说,在风筝中品鉴中国发展的历史,风筝不仅是一个物品,它更是历历代代的中国人精神和灵魂的凝聚,是文化的丰碑。而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也有义务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去进一步了解风筝,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问卷调研 中青网通讯员郭士骁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7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