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认知乡村,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力罗场镇春茗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向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来到宜宾市高县罗场镇春茗村,开展产业调研、走访观察、采访交流等实践活动,探索春茗村未来发展新道路。
透过车窗,眼前的风景飞快地变化着,随着城市的高楼逐渐远去,标准统一的城市规划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映入眼帘的高山,和依山而建的形态各异的房屋。对于自小生活在城市的我来说,乡村无疑是新奇的,充满着吸引力。印象中的乡村是落后的,有着泥泞的路、破旧的屋和封建的习俗。但眼前的景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的巨变。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引领下,乡村焕然一新——古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今有“村村户户通公路”,从前的田间小路现在变成了沥青铺就的道路,从前的陋室也被随处可见的精致的农村自建房取代。大街上、村落里,一幅幅标语宣传着时政要点、规范要求,于潜移默化中塑造着良好的村风,改善着村民的行为。在我看来,乡村的变化无一不折射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显示出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
7月14日上午,坐着车循着山路蜿蜒而上,实践团来到了“一把伞”蓝莓基地。该基地位于高县最高峰,坐落于两省三县(四川省和云南省、高县、筠连和盐津县)的交界处。烈日当空,实践队员们拾级而上,在基地负责人的讲解下一边上山登顶一边采摘蓝莓。蓝莓漫山遍野,果实像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深蓝色珍珠,着实诱人。团队成员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蓝莓颗粒,耳边回响着负责人对于如何采摘蓝莓的教导,生怕揉坏捏碎。虽艳阳高照、汗流浃背,队员们却丝毫不减劳动热情、乐在其中,也在这一刻深刻体悟到基层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不易。采摘蓝莓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最基础的农活劳动,没有技术含量,却体现出生产生活的大智慧、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在劳动的锻炼下,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学来的东西终归是浅显的,只有参加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够获得最真实的知识。作为青年大学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需要走出书本,走出校园,真正的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方能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汗水与欢笑声中,实践团终于到达了顶峰。回望来时路,痛苦与困难在团队协作中消失殆尽。望着山下成片的蓝莓树,基地负责人叶凯向实践团说起了关于这片山的故事——曾经的荒山在一代代人的辛勤付出下“脱胎换骨”,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蓝莓种植基地,带领村民们一起种出致富果,共同走上致富路。“一把伞”蓝莓基地经过多年探索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地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有效推动农旅发展融合。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受疫情影响,该地文旅产业受到严重冲击,蓝莓整体产业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作为外院学子,实践团利用专业优势,结合实际积极谏言献策——通过制作和翻译多语种产业文化宣传视频,为产业发展推广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我深知,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工作重心。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积极探索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赋能乡村,方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实践团的青年们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会课堂中贡献青春力量,在观察实践中成长、成才,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1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