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大水泊镇特色乡村振兴战略,7月25日,在大水泊镇政府工作人员周佳妮的带领下,“经心筑梦”实践调研团抵达口子村参观走访,进行乡村振兴成果的相关调研。周佳妮介绍道,小麦是胶东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文登胶东花饽饽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席专家李林老师因地制宜邀请山东名优产品会展中心董事长唐立冬到口子村投资建设石磨麦香面粉厂和面食博物馆“麦立方”,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面粉厂沿用古法低温慢磨的方式,生产高标准高品质的面粉,用于高端面食制作;麦立方则用于展示花饽饽的制作流程以及面食的演变历史等等。实践调研团在参观酱酒馆时偶遇正在忙于疏通污水渠的口子村村书记,在书记的讲述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口子村盘活原供销社老房屋,并邀请贵州富鑫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菲投资,共同打造集酱酒历史文化传播、酱酒酿造及勾调工艺普及、酿酒品鉴分享等功能于一体的贵州酱酒文化体验馆,在盘活集体增产、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又丰富了乡村的文化氛围,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随后,实践调研团在马佳妮的带领下来到天福山书院。天福山书院是由首席专家、国学讲师李林牵头创建,盘活改造闲置房屋51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依托书院,李林老师充分发掘乡村的经济、文化资源,根据村民生产、生活、娱乐等三方面的实际需要,利用网络与现场相结合的传授方式开展国学“微宣讲”。由于疫情原因,房屋闲置,中医名师马新童老师接手此地开展中医的研究推广以及讲座活动,并计划后期在此处进行中药材的展览。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三力协同中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国学馆还是国医馆,村民们都可以自由出入参观,为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的整体性与系统化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极大的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最后,实践调研团到达口子礼堂。上世纪70年代,口子村为镇驻地村,经济条件优越,兴建口子礼堂,现演变为村委办公区。由于场地面积大,村内文艺汇演活动、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包括镇上的换届选举等一系列大型会议都选在口子礼堂举办。“建筑是活的历史”,口子礼堂见证了口子村与大水泊镇的发展,历经风雨的口子礼堂也将在新的时代和口子村一同迈入乡村振兴新的篇章。此次实践调研团走访口子村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向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表示感谢。乡村振兴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跋涉,不仅需要资金、政策、人才,也离不开乡土文化灵魂的代代相传。探寻口子村乡村振兴的过程,实践调研团发现主体意识是乡村振兴的“凝聚力”;思想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向心力”;人才引擎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7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