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向来只有漫漫黄沙的腾格里沙漠迎来了一群新面孔: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绿勤行”团队。为了祖国的绿水青山,他们一路跋涉来到甘肃武威腾格里沙漠,想要用自己的一份力,为沙漠增添一抹绿色。 初识腾格里,不惧风沙砥砺前行。 这世间的地形样貌各种各样,即使是同为高原的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都会给人带去不同的感觉。然而不管在什么地方,沙漠带给人的印象却总是大同小异:总是那样荒凉、干旱;只要一阵小风就能吹起沙子打在人身上,使人不得不眯起双眼。 按理说,是不会有人主动脱离社会舒适的环境而到这里来生活。但在中国,却一直有这样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防沙治沙,与黄沙为伴,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志气也吸引着后来人接续传承。这便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手的“绿勤行”团队。从7月5日来到腾格里沙漠,截至7月17日,他们在沙漠里进行了为期12天的防沙造林社会实践。在位于甘肃民勤县的腾格里沙漠,绿勤行团队秉承九年的薪火相传,为这片土地再添一片绿意。 长期驻扎在此的治沙人——曾叔表示,从2013年开始,他便一直接待来到这里参与治沙工作的青年团队,迄今已经是第9届了;他也表示,每年能有大学生来这里植树防沙,不仅对改善这里的环境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同学们的意志,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四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深入腾格里,种树栽苗身体力行。 挖地种苗,是绿化沙漠的基本操作。团队使用的是梭梭树苗,这种树易成活、耐干旱,在防沙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个劳动单位由一男一女组成,男生挖坑女生栽苗,整个过程迅速完成。为了能保证树苗的存活,团队成员们连成一条线接替传递水盆,将50米外水沟中打出来的几百盆水传到了每株梭梭树旁进行浇水,一天下来,虽然团队成员们很多都累的直不起腰,但看着漫山遍野的树苗,脸上挂起了幸福的笑容。 趁着每个天气不太炎热的早晨,都会有约3000棵树苗经这群青年之手屹立在沙漠光滑的表面上,为沙漠带来新的绿色希望。或许3000棵对于万顷沙漠只是沧海一粟,或许3000棵里最终能成活的不过十一,但“绿勤行”团队一定会把中国人防沙治沙工作中所展现出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直传承下去,道出那句“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何惧不能移山?”。终会有一天,腾格里沙漠会在我们中国人的手上再次变为可以安居乐业的绿洲。 大爱腾格里,返璞归真一路同行。 在这沙漠深处,一切生活条件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团队成员在劳作之余伴着大漠景色一同抒怀,让彼此之间的心灵更加靠近。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看手机;然而在这里,没有网络的打扰,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各种浮华乱人眼,没有应接不暇的消息疲人心。这里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最初的那种联系,这种联系很简单,却在如今喧哗与躁动的世界里显得那样不简单;在这里,时间仿佛都被拉长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平平淡淡。或许从这个角度看,不仅是“绿勤行”的成员们治理了沙漠,沙漠也同样洗尽他们的铅尘。 为了回报大自然的慷慨,绿勤行团队制作了多个相关的文创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大漠豪情,还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在创作的同学亲身体会沙漠中的冷暖后,由心而发,蕴含了创作者想要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的厚重情感,“同一个净界,同一个自然”。抵御沙漠化进一步发展、防止罗布泊的悲剧再一次发生、防止沙漠与沙漠的联合,需要我们去行动,这也是习主席为我们做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 十年树木,百年绿勤行。 愿“绿勤行”能以星星之火,传递更多力量,呼吁更多人们共同参与到沙漠治理工作中,不断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并永远相信付出的努力终会得到回报。正如基督山伯爵告诉我们的: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在这五个字:等待和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7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