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结伴前行:“绿勤行”团队与腾格里的故事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作者:胡洞哲

7月5日,向来只有漫漫黄沙的腾格里沙漠迎来了一群新面孔: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绿勤行”团队。为了祖国的绿水青山,他们一路跋涉来到甘肃武威腾格里沙漠,想要用自己的一份力,为沙漠增添一抹绿色。 初识腾格里,不惧风沙砥砺前行。 这世间的地形样貌各种各样,即使是同为高原的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都会给人带去不同的感觉。然而不管在什么地方,沙漠带给人的印象却总是大同小异:总是那样荒凉、干旱;只要一阵小风就能吹起沙子打在人身上,使人不得不眯起双眼。 按理说,是不会有人主动脱离社会舒适的环境而到这里来生活。但在中国,却一直有这样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防沙治沙,与黄沙为伴,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志气也吸引着后来人接续传承。这便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手的“绿勤行”团队。从7月5日来到腾格里沙漠,截至7月17日,他们在沙漠里进行了为期12天的防沙造林社会实践。在位于甘肃民勤县的腾格里沙漠,绿勤行团队秉承九年的薪火相传,为这片土地再添一片绿意。 长期驻扎在此的治沙人——曾叔表示,从2013年开始,他便一直接待来到这里参与治沙工作的青年团队,迄今已经是第9届了;他也表示,每年能有大学生来这里植树防沙,不仅对改善这里的环境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同学们的意志,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四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深入腾格里,种树栽苗身体力行。 挖地种苗,是绿化沙漠的基本操作。团队使用的是梭梭树苗,这种树易成活、耐干旱,在防沙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个劳动单位由一男一女组成,男生挖坑女生栽苗,整个过程迅速完成。为了能保证树苗的存活,团队成员们连成一条线接替传递水盆,将50米外水沟中打出来的几百盆水传到了每株梭梭树旁进行浇水,一天下来,虽然团队成员们很多都累的直不起腰,但看着漫山遍野的树苗,脸上挂起了幸福的笑容。 趁着每个天气不太炎热的早晨,都会有约3000棵树苗经这群青年之手屹立在沙漠光滑的表面上,为沙漠带来新的绿色希望。或许3000棵对于万顷沙漠只是沧海一粟,或许3000棵里最终能成活的不过十一,但“绿勤行”团队一定会把中国人防沙治沙工作中所展现出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直传承下去,道出那句“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何惧不能移山?”。终会有一天,腾格里沙漠会在我们中国人的手上再次变为可以安居乐业的绿洲。 大爱腾格里,返璞归真一路同行。 在这沙漠深处,一切生活条件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团队成员在劳作之余伴着大漠景色一同抒怀,让彼此之间的心灵更加靠近。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看手机;然而在这里,没有网络的打扰,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各种浮华乱人眼,没有应接不暇的消息疲人心。这里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最初的那种联系,这种联系很简单,却在如今喧哗与躁动的世界里显得那样不简单;在这里,时间仿佛都被拉长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平平淡淡。或许从这个角度看,不仅是“绿勤行”的成员们治理了沙漠,沙漠也同样洗尽他们的铅尘。 为了回报大自然的慷慨,绿勤行团队制作了多个相关的文创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大漠豪情,还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在创作的同学亲身体会沙漠中的冷暖后,由心而发,蕴含了创作者想要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的厚重情感,“同一个净界,同一个自然”。抵御沙漠化进一步发展、防止罗布泊的悲剧再一次发生、防止沙漠与沙漠的联合,需要我们去行动,这也是习主席为我们做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 十年树木,百年绿勤行。 愿“绿勤行”能以星星之火,传递更多力量,呼吁更多人们共同参与到沙漠治理工作中,不断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并永远相信付出的努力终会得到回报。正如基督山伯爵告诉我们的: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在这五个字:等待和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7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碧水出渠首,陶岔展风貌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开启了渠首陶岔之行。来到渠首,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丹江口水,库水碧波万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移民故事千家颂,移民精神万古春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时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 公共管理学院“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南水北调大工程,移民精神铸丰碑 ——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南水北调淅川移民

饮水思源,前赴征程;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为深入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体悟丹江口市两次搬迁共40万移民“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2023年7月9日,华北水利……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汉水丹心,最深移民情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园”筑梦淅川实

“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这是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 ——“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社会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渠首立陶岔,碧水绘宏图——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

1969年元月,南阳地区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为蓝图,动用7县10多万群众,展开了陶岔大会战。为更加深刻的领悟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感受陶岔大会战的壮烈场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汤山湿地公园实地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美丽乡村共建设 村村富裕齐并进

美丽乡村,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来,各乡镇以此为目标,拼力追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是乡镇达成的标准,在实践队队员的调研中,也发现……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

4.18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通讯员:刘羿男王君青)4月18日下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怡智家园,陪伴心智障儿童度过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暖…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最新发布

关爱留守儿童,注重儿童内心表达
为进一步走进乡村留守儿童的内心,关注儿童心底的想法,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骑龙小学“撒丫子”支教队与骑龙小学开展“我想对你说”主题教育活动,…
南极村及其周边海域开问卷调查活动
7月24日,本队伍于南极村及其周边海域开问卷调查活动。堪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启渡点的这片海域,是党用生命和热血守护的一片净海。这里也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尤其在这建党百年之际,很多旅游…
强化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十分重要,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如今的陈疃镇也在继续探索着,发展第二、三产业,打造“蓝莓+”特色牌。延长蓝莓生产加工…
走进陈疃:小小蓝莓带来“真金白银”
作为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青研团社会实践队的一员,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2022年7月5日我们来到了山东省日照市陈疃镇蓝莓产业基地进行了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陈疃镇的蓝…
发展青年研学,赋能乡村振兴
【发展青年研学,赋能乡村振兴】——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青研团社会实践队骄阳似火挡不住莘莘学子的实践热情。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青研社会实践队在队长的带领下于7月5日来到了日照市陈疃镇参观了陈疃镇研…
青春志愿行 服务暖人心——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e青春”服务队组织一支以学生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分队赴马鞍山市妇幼保健…
学习“小岗精神”和“沈浩精神”
小岗村简介小岗村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1955年成立互助组时,因地处岗地,起名“小岗互助组”,小岗因此得名。1978年,小岗村18颗红手印按出一道改革惊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因此得…
乡村振兴的人才“活水”
【乡村振兴的人才“活水”】——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青研团社会实践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
杭师学子走进盲行公司,采访盲行乐团的音乐梦
“与你相遇,好幸运……”,在盲行天下乐团的排练室里,杭州师范大学哈尔科夫学院赴杭州“让有爱无碍,享共同富裕”小分队的成员李子依和盲行乐团的乐手们正在共同演奏着《小幸运》,身旁陈元清抱着吉他伴奏…
商学院团委赴娄底市古塘乡白竹学校开展支教与调研活动:书香伴童年,筑梦振兴路
(通讯员龚心玉李颖)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赴娄底市古塘乡暑期实践团于7月5日——7月20日前往涟源市古塘乡白竹学校开展以“百千万工程·点亮快乐书屋”为主题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