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了解合肥市农业的发展现况,2022年6月29日至7月1日,安徽财经大学“归去来兮”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在宋俊秀和钱力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开展了以“合肥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研究”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我很荣幸作为队伍的一员去参与了调研,在这次调研过程我收获颇多。
坚守绿色老理念,探索农业新模式
作为“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位于桥头集镇的国光社区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了多项措施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6月29日,我们团队成员与两位老师一同前往国光社区展开调研。为了让大家更加彻底地了解社区情况,热情负责的国光社区干部特地为我们举办了座谈会,介绍了社区近些年来的农业发展动向与成就。座谈会上,我了解到了国光社区始终坚守着“生态优先、民生至上、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而在我看来,国光社区先后引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安徽雾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无疑为为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绿色环保的前提下,实现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
图为国光社区为实践团队开展座谈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周多思摄
聚焦农业产业前沿,助推农业科技创新
在园区运营专员刘爱俊和王坤儒的陪同指引下,我们在6月30日前往桥头集镇的安徽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参观。走进示范园,我眼前一亮:银色镂空、形状各异的三座建筑矗立在蓝天白云间,正在安装中的游乐设施、景观小品静卧在绿色草坪上,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我沐浴着徐徐清风,不禁陶醉在这幅壮丽的现代都市田园风景画中。两位运营专员带领我们走进了四号与六号大棚,近距离见证了圣女果、甜瓜等蔬果的培育过程。大家一边参观,一边听运营专员刘爱俊讲解无土化种植等各种高科技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如何在这小小大棚中“大显身手”。参观完大棚,我们又来到温室环境监测主控室。运营专员王坤儒骄傲地告诉实践团队,大棚内采用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实时监控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汇总到云端平台,从而让屏幕前的工作人员能直接对大棚进行智能控制。我在惊讶之余纷纷感慨科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足以引领小到一颗幼苗、大到一个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这次参观,我也是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利用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业产业化在振兴乡村上的巨大助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四号大棚参观无土化生长的圣女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周多思摄
做实两强一增,助推乡村振兴
7月1日,我们来到肥东县桥头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参观。在国光社区干部以及桥头集镇副书记的陪同下,我们漫步在产业园内,映入眼帘的是笔直的柏油路与鳞次栉比的“阳光房”。产业园内的胡经理向我们介绍,作为目前肥东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市级农业示范园项目,一车车新鲜优质的蔬菜会从这里运往合肥市区的各个直销店,服务合肥市约150万消费人口。一路走来,我还看到了在大棚中劳作的农民们脸上的灿烂笑容。产业园内的机械化生产仍然需要当地农民的操作,于是它也带领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使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高。再一想到平日里家中长辈买回家的蔬菜可能就是从这里培育出来的,我不免有些感慨:都市现代农业一手牵起城市繁荣,一手带动乡村振兴,肩负着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使命,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钦佩的事情啊!
图为实践团队在产业园内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周多思摄
通过本次实践,我体会到了合肥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乡村振兴仍在进行时,我们大学生更应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服务。这次实践活动会成为我的人生新起点,我将带着求知与好奇继续探索与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我还畅想着,在未来能够有更多更高的科技融入农业产业的发展中来,让我们的农业和科技都能不断发展壮大!
安徽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归去来兮”队 责任编辑:崔馨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1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