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传承非遗文化、展现黄梅戏风采,赴安庆“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美丽安徽”戏曲调研实践团于6月18日前往严凤英故居实地探访黄梅戏与严凤英的渊源。
转车再转车,我们乘坐的公交车向大山深处驶去,从首站坐到尾站,高楼建筑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连绵不绝的山,悠闲地在天空中跟着我们的云,以及抬眼望去一望无际像绒毛一样柔软的禾苗。尾站到了,我们在严凤英故居站下车了,从司机叔叔口中听说:严凤英故居20分钟就能逛完了,听完后我们不禁想:如果真是这样能探寻到什么东西呢。我们信步向前,最先入耳的是咿呀戏曲声,一尊严凤英雕塑立在故居前,这里看起来很小,是严凤英小时候住的地方,门口小院的墙上粉刷的是严凤英与黄梅戏的渊源,作为一个安徽人,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黄梅戏曲目在上面都有了介绍。在小院里逛了一圈我们来到严凤英故居里面,进门有个精神矍铄的老爷爷让我们登记信息,进去一看,果然如司机叔叔说的那样,故居很小,几乎一眼可以望到底,前后两间屋,我们在前屋这里了解了严凤英的故事,她的过往、她的经历、她的成就、她的桃李。绕过小院,走向后屋,最东侧屋子有一个放映厅,播放着严凤英的影视作品,我们坐在座椅上静静的听着,看一代戏曲宗师在银幕里哭与笑,隔着一层薄薄的银幕,那是我们离她最近的时候,电影中生动的她,带我们走进了她的时代,感受她的动人风采与细腻歌喉。隔壁房间是严凤英的卧房,很朴素的农村卧房,却是严凤英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养育了一代戏曲大家,见证了她的成长,想到这儿我不禁心中感概万千。
参观完毕后,我们又来到了门口坐着的爷爷面前,我们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爷爷已80多岁高龄,在这里守护严凤英故居已经有二三十年了,爷爷说他见过许多像我们一样的大学生来这里探访严凤英的故事,他喜欢我们这些年轻人来了解戏曲,走进戏曲,他觉得那是黄梅戏生生不息的见证,爷爷还说每年春天的时候,当地中小学会有许多学生来到这里,听听严凤英的黄梅调,看一看她的故事,一个黄梅戏的小种子就这样在他们心里种下,无论过了多少年,他们总归是记得的。在我们的恳请下,爷爷唱了两句《天仙配》里的经典台词,声音有些粗糙和沙哑,和婉转动听的严凤英腔调截然不同,可爷爷眼里的光却熠熠生辉,唱完后爷爷有些羞涩,连说:“年纪大了唱的不好听了!”,但我们却从中听出了爷爷对黄梅戏的深厚感情。
谢过爷爷,我们走出了严凤英故居,拂面而来的清风格外宜人,映入眼帘的是山清水秀的好画卷,杨柳依依,水声潺潺,蓝天白云作陪,好一个好山好水好风光!故居门外几个游人零零散散的或在欣赏风光,或坐在那里聆听黄梅曲调,我向她们走近,在他们身边了解她们来的目的,和阿姨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们经常会从市区驾车来到这里,在故居门口坐一坐,听一听严凤英的戏,如一缕线牵连着她们,有空的时候经常会来坐坐,那份戏曲的记忆深深的镌刻在她们的骨髓中,只要血液流动着,这份情感就难以忘怀。几个阿姨了解到我们为探访传承黄梅戏从巢湖远道而来,纷纷向我们表示了欢迎,热情向我们推荐了有名风景,希望我们能够在安庆玩的愉快,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在这片戏曲浇灌的土地上人们的热情。
参观完毕后,我们也坐在门外椅子上,一边等待公交车发车,一边感受着严凤英的动人戏曲,看守故居的爷爷缓缓地走向隔壁,拿出了一笼白菜,喂了自家门前的鸭子,水声依旧清脆,夏风依旧温柔,阳光依旧灿烂,皖南的好风水孕育了伟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黄梅戏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壮大,严凤英是一代接力人,为黄梅戏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代相传的黄梅戏没有丧失它的活力,如今依旧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青年一代如我们,如韩再芬老师,如千千万万个热爱黄梅戏戏曲文化的人,我们一直在传承、在关注、在发扬!未来的黄梅戏定会以不一样的姿态在新时代展现它的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91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