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3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蓓蕾”志愿服务队的支教活动正式开始,我与另外两名志愿老师随村委书记来到通城县石南镇樊店村樊店小学。正值盛夏,短暂而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树叶上的雨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片片矮矮的山坡叠青泻翠,抽穗的芒草在六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穹。凝眸望去,长空寥廓。清风抚过草地,微微拂动我的头发,旋即向杂木林吹去。树梢上的叶片簌簌低语,狗的吠声由远而近,若有若无。每当回想起在樊店村的支教生活,便是这些在武汉中心难以一遇的美好风景接踵闯入脑海,清晰得仿佛可以用手指描摹下来。除此之外,刻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的,还有孩子们稚嫩可爱的面庞,清脆悦耳的朗朗书声,甚至连他们围绕着我时的温度,我似乎至今都还可以感受到。这是段美好难忘的时光。
樊店小学位于湖北、湖南与江西三交界,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较差。因此愿意在此长期授课的老师较少,除了几位本地的老师,大多教学不过一年就离开了。所以,作为一个只来不到一个月的支教老师,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为时间短就有所懈怠;相反,正因为时间匮乏,我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孩子们,不负孩子与家长的期盼,也不枉村委工作人员与校长的全力关照。在七月四日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我与其他两位支教老师做了充足的准备,将PPT教案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我们带了地球仪、地图、彩笔、画纸、吉他等物品以提高教学质量,还为孩子们准备了日记本等部分学习用品。
犹记得第一天上课,同学们都非常地积极。我们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教室,但教室里已早早坐满了学生。看到我们的到来,孩子们都乖乖地回到座位上,端正地坐姿让我想起了我小学时候的模样。他们静静地看着我们,眼眸清澈,似乎可以从中看到某种希望。课堂上,孩子们十分活跃,对于老师的提问,他们每次都可以准确地回答上来。其认真与用心无不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如同粒粒预备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期盼着能够靠自己支撑起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天空。
“老师,我写了两首诗,给您当礼物!”一次课间,有位同学拿来自己写的诗赠予我。“今日早时去上学,忽然听见鸟在唱。一看竹林美如画,鸟儿的歌声美如人。”看着其以青涩的文笔作的仿古诗,我内心十分高兴。在她上课时,我又仔细地将诗歌读了一遍又一遍,考虑可以修改的地方,然后找课余时间与她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位孩子的内心极为细腻,想象力非常丰富。在她充满童心的想象力的熏陶下,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
当我第一次拿出吉他时,他们表现出十足的惊喜与好奇。当意识到某些在我看来如此平常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却是如此陌生且新鲜的瞬间,我感到了一阵酸楚,看到了区域间教育资源与水平的差距,明白了缩短城乡差距的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也实实在在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此外,我也意识到我对这孩子们的了解是如此浅薄,这种浅薄的认知让我决定不再局限于自身的短浅视野,而是去同孩子们打成一片,真正地融入他们;去他们的住所,与他们与他们的家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课后与孩子们的相处与周末的家访,我知道了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去了外地工作,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有的家境并不理想,但看到我们的到访,还是倾其最好的条件来招待我们,我感动之余也十分难受。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还去了一位老党员的家中。老党员非常热情,跟我们讲了许多其在军营和作为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往事。党员爷爷虽已是杖朝之年,但精神矍铄,口齿清晰,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感。在我们准备离开时,爷爷跟我们嘱咐了很多话,说我们来支教非常了不起,称我们是未来的希望,希望我们以后能继续努力。听了爷爷的故事和嘱咐,我深深体会到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复兴之魂的重大意义。
在家访结束后的回程中,我缓缓穿过轻轻田地,擦过尖尖麦芒,脑海中不断想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不断思考作为一名老师能为我的学生做些什么。
我以支教老师的身份来到这里,但其实学生们也成为了我的老师,教会了我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我非常感谢孩子们。我与孩子们的年纪平均相差十岁,不久后他们也会成为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文化与教育,缩短区域、城乡的各方面差距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孩子们在未来会越来越好,也相信在一代代人的不断奋斗征程中,我们的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2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