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服务山区26县,艺术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衢州市开化县开展为期六天的实践调研活动,以艺术振兴乡村,赋能共同富裕。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化县马金镇展开,园林学院指导老师蔡梦莎带队,团队成员包括风景园林专业、城乡规划专业的11名研究生与16名本科生,旨在结合本科与研究生期间自身所学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并结合自身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对相关场地项目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给园林学子一次深入基层,深入乡村的机会,在乡镇中体验“美丽乡村”政策推行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了解“乡村振兴”推进的实际情况。
凝聚多方共识 绘就乡村画卷
实地调研开始前,团队成员在校内提前做好相关规划部署,并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指定了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与立足标准、创新内容等策划方案,为后期的调研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团队到达开化后,于乡镇会议室开展前期座谈会。马金镇与高合、石柱两村等领导共同表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殷切希望。双方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体系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度交流,使团队对村庄现状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和认识,并就校地合作达成一致,为后期调研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地调研在座谈会结束后如火如荼地展开,团队成员深入村落,实地考察场地优势与缺陷的同时,对需要进行改造的重点场地进行测量,并与村民进行交谈、倾听不同人群的需求,收集乡民意见,对他们在现状改良的愿景上有了初步的了解。头顶艳阳,脚踏青砖,实践团队感受着“文化萃北门之佳丽,诗书衍开化之源流,诗礼传家,斯为风范”的马金古韵,也将为马金镇描绘更富村落特色和“共同富裕”的未来。
艺术点亮乡村 筑梦美丽庭院
艳阳高照,团队成员顶着酷暑行走在乡间,从乡土植物、乡土语言、乡土建筑中感受乡村文化孕育的风土气息;从与村民、村干部的交谈,对人民生产生活活动的观察中,以及特色景观的欣赏中,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通过挨家挨户地实地走访、现场测量,并关于村民生活习惯、家庭条件、改造愿景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的方式,实践团队对设计场地有了初步了解。
团队从中认识到,高合村整体呈现“北优南乱”的格局,北侧村庄风貌较好,南侧高韩、高新村内部村庄较为杂乱。由于高合村的规划经过了几轮交叉设计,总体规划衔接不流畅,并且没有总体的风格把控,未来的规划将注重提升其整体性与协调性。石柱村作为马金“坝子第一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徽派民居居多,产业独特,拥有丰富的人文与产业资源。团队拟在后期设计中,重点挖掘村庄“三古”文化,提升美丽庭院的实用性,增强当地农民的幸福感。
让美丽庭院走进家家户户,以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聚焦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美丽庭院设计,倾听农户真实需求,切身感受设计空间,进一步领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力求激发乡村内生活力,为马金镇美丽庭院的创建留痕发光,复现出“山峦黛墨,古木参天”的古村景象。
坚持党建引领 校地共谱新篇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园林学院和马金镇协商一致,举行了园林学院研究生研习基地等的揭牌,建立起双向服务、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希望以“校地联动、资源共享、共推发展”为发展原则,推动校地双方进行长期的交流互动。师生们与村民共同见证了此次党建联盟和实践基地的建立,体现出在党建引领下,园林学院充分发挥人居环境相关学科的专业优势,不断开展新农村建设创新活动,带动一批又一批园林青年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去。
据悉,园林学院免费庭院建设小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连续15年深入乡村,充分发挥了高校资源、人才、科技优势,以美丽庭院设计助力未来乡村振兴。此次党建合作联盟与实践基地的建立,充分利用社会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和规划的多元方向服务乡村振兴,弥补了自身服务行为单一的短板,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拓宽基地建设的合作领域和内容,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牢记青年使命 展现青春力量
抓住历史机遇,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位园林人的初心;建设美丽庭院,实施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是每一位园林人的奋斗目标。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将青春的热情和活力融入乡村发展建设过程中,让青春之美在乡村的土地上澎湃涌动。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对于青年人来说,走进广阔的农村大地,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只有真正做到热爱乡村、心系农民,才能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把创新精神发挥到最好。相信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在未来将会以更积极的姿态投身于乡村振兴中,以实际行动书写时代华章,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肩负起新时代园林青年的历史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0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