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忆浙里我在窗口写青春
7月11日清晨,浙江农林大学“服务山区26县,艺术振兴乡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二团从浙江农林大学出发,开启这段旅程。早在报名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便可以感受到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来自古城村落的蝉鸣、星空、柴火香,来自基层群众的声声诉求。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进而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些年来,先天资源禀赋不足的革命老区,也搭乘上了致富的快车。
在四个小时的漫长路程侯,大巴车驶入遂昌县小忠村,盛夏的小忠村,阳光炽烈,但小忠村人们对我们欢迎的心情却比阳光更为热烈,我想正是这样一方纯净的土地孕育了这样淳朴的人民。在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逐渐熟悉,氛围轻松愉快。由于时间紧促,实践团安顿好后便开始工作。
在支部书记程卫星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遂昌小忠村地处三仁畲族乡中西部,位于三际线公路沿线,是三仁畲族乡六个少数民族村之一,特产有畲乡特色干货、畲族长情粽、活竹酒、蜂蜜酒、高山土茶、竹炭产品等多种,其中全村以毛竹、茶叶、制种为主导产业,素有“皇宫贡品、龙藏冬笋”之称,以“小忠冬笋”名扬在外,并入选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期。支部书记表示,乡村进行改造的最终目标是为村庄引流、增收,进一步改善农户生活水平。村庄近年来与时俱进,紧跟时事潮流,创办了名为“遂昌小畲味”的抖音号,定时向大众直播,多渠道销售农产品。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村民缺少户外休闲空间、集聚空间,不少老人表示希望拥有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乡村缺乏人才,缺乏支柱产业,农民缺技术,导致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低下、新农村建筑设计与建设缺乏个性,缺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深入基层村庄,我们在烈日下测量现场,完善数据,同时,我们也不断地了解当地住户们的生活习惯,充分考虑他们的各种需求,结合实际进行设计。我们也时常与小忠村的村干部领导们交流讨论,逐步修改和完善公共空间方案。我懂得了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图案,不仅仅是存在于电脑中的文件,更是设计师们凝练的创意与不眠不休的努力。
现场调研结束后,我们就支部书记所提出的三角地改造、停车场改造、国道周围农户菜地立面改造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设计重点难点,力求解决支部书记多年的“心腹大患”,为农户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的“因地制宜”是根本的、鲜活的,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定要从地方的实际出发,善于挖掘本地特色,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美。我们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个性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此外,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把宣传工作抓深入、抓到位,把道理讲透,事实摆清,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形成全社会多方凝心聚力、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在小忠村的短暂日子里,我感受到来自老师、负责人、队员和当地村干部、村民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行文至此,千千万万数不尽的感恩汇聚成一句:谢谢!(通讯员 张梦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2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