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重庆大学五彩云教调研实践团前往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千层梯田开展走访调研当地耕作者的实践活动。
为了了解农民生活、耕作习惯,摸索农民对传统耕作资源——梯田的态度,探讨梯田农耕文明传承与发扬的可能性,“重庆大学五彩云教调研实践团”一行六人来到太安镇千层梯田进行对当地相关情况的实地考察,询问有关农民与梯田的故事,了解该区域农耕文明的基本情况及梯田文化在此地的发展趋势。
在实践团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遇见了在夏日田地里挥洒汗水的耕作者、在家歇息调整的农民、在村口阴凉处的乘凉者。他们热情淳朴,耐心细致地对实践成员的询问与疑惑进行详细解答,务农时间、气候时令、作物习性、政策法规,皆能娓娓道来。
日出唤醒清晨,受访者李阿姨先做好一家人的食物,再背上锄头,不慌不忙地走到田间开始一天的劳作。与李阿姨一样,太安镇的居民大多也是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力量来自于土地,一切智慧来自于劳动,耕作里包含了最美的人格与力量。
与此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发现,虽然国家补贴补助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也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耕地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补贴少。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实际中针对农民制定利农惠农补贴扶持的工作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仍然缺乏精准到位的帮助。多数农户里的青壮年纷纷选择进城务农,耕作可行性大打折扣。
二是耕作难。农户多存在缺劳力、缺人手、缺精力等问题,在耕种梯田的过程中易出现人手紧缺、种植作物后期管护乏力、基础设施难到位的现象,农民完成耕种的难度很大。
三是后续乏。以农民孙广前为例,孙广前称,目前家中五口人,一人一亩地,其所种植玉米、魔芋、红薯等为主要农作物。然而大多数成熟作物只能以初级农产品出售。利润、收益更高、品相良好的作物魔芋也只能以每斤2.5元收购,农户获益不大。农村产业项目扶贫没有建立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完整链条,并提供技术、设备等配套支持,实际生产中产品后续配套建设严重不足。
四是风险艰。以农民胡老伯为例,“有的时候,太干旱,收成不好,没得办法得。”胡老伯称其在其在气候条件不好的年份,种植长成的红薯只有拇指大小,缺乏科学有效的种植技能,面对重大病虫害或恶劣气候导致收成减少时往往束手无策。
以上这些是实践团成员在走访梯田耕作中发现的其存在的普遍问题。
实践团从农民角度出发,总结出在传承梯田文明的同时应兼顾到农民的实际生活,让太安镇千层梯田的农耕文明传承更容易落地。实地调研不仅是观察,更是总结。通过这一天的走访,实践团成员意识到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土地面积多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政府支持政策、本地年轻人意愿等诸多因素。传承发扬农耕文明,需得结合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传,稳固乡村振兴稳健的基石。
通过此次出行,实践团成员学习到农业知识、了解到当地耕种实况,对农业文明的传承发扬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在今后的实践中,实践团将继续深入探讨传承文明的可能性、了解“三农”问题关键所在,在行动中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
文字:韦璎珏
图片:胡思琦 王怡婷
重庆大学五彩云教调研社会实践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81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