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滚滚东逝的历史洪流里,一切的事物似乎都被裹挟而下,在无情的波涛里湮灭无闻。幸运的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总有一些文化遗产能够记录历史的痕迹,承载文化的血脉。7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池州、马鞍山、安庆、合肥、淮北乡村振兴与文化惠民实践队来到安徽省青阳县杨田镇,跟随当地村民来到杨田乡涧河村的王井山参观天官坟。
根据出发前实践队员所搜集的资料了解到,施尧臣墓是青阳最大的古墓。施饶臣, 字钦甫,号华江,明嘉靖29年(1550年)进士。初知萧山县,历官湖广布政使、顺天府尹(俗称天官),为官清肃,高风亮节,为时人推重。萧人《重修施公祠碑记》载,“旧无半文,心性如秋水同清”。年迈乞休归,万历十四年(1586年)无疾而终,享年九十有三。墓址在杨田乡涧河村王井山(海拔约500米),墓前石刻除石人遭破坏外,余保存较好。该墓占地3亩,墓前置放生池一个,石香炉一个,望柱石狮石马石人各一对。
文化遗产是文明的物化载体,是远古先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凝聚着民族的共同记忆,折射出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追求,经过年轮的打磨和岁月的沉积,保留至今。实践队员在参观天官坟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在时间和岁月打磨下仍旧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真真切切体悟到了青阳县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据当地传说,明万历年间,有几十个石匠在山上修坟,干了一年多才完工。巨大的葫芦型墓项高3米,底径2.8米,有几吨重,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安放到墓上去。造型别致的石香炉,高1.4米,直径1.1米。两匹马身体各部匀称协调,马鞍绳索搭配自然,连毛发也清晰可辩。文官武将和石狮石马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在这深山老林中营造出一种威武庄严的氛围。这组石刻集汉刻之古朴、唐刻之雄伟、宋刻之细腻、明刻之写实于一体,属珍贵的石刻艺术精品,是青阳石刻的代表作。
文化遗产犹如飘荡于历史长河中璀璨亮丽的明珠,理应受到全体实践人员的敬意和尊崇。全人类有责任为其守护续航。倘若不进一步加强落实相关的研究、挖掘、保护等工作,它们很可能被岁月的长河埋没或吞噬,这些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也将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出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方案。未来,可以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文化遗产能够愈发熠熠生辉,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35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