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生对于陶瓷文化的了解,提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林小青”实践团于2022年7月9日下午特赴淄博博山(古称:颜神)雨点釉博物馆展开调研。
进入雨点釉博物馆的庭院,雨点釉著名大师——周祖毅给我们讲述了他对于雨点釉及当代陶瓷发展的看法。周祖毅大师自幼受家族影响,多年来凭着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痴迷与执着,尤其对淄博历史名釉雨点釉的制作工艺,不断探索创新,烧制出釉色纯正、晶点均匀的雨点釉作品。周祖毅认为,陶瓷生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艺,单就陶瓷制作工艺就有72道工序,从业者必须熟练掌握陶瓷制作的各项工艺。因此,几十年来,他尊重实践,事必躬亲,经过学习实践,北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进修,终于成为一名淄博窑陶艺术的优秀传承人。在这之后他还不忘继续深造,时常和同行讨论陶瓷的艺术,参与陶瓷有关的展会。周先生说现在十分棘手的问题是陶瓷制作的继承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而不愿从事效益低费时间的传统工艺。他感慨道,像他这么大年纪的在做陶瓷产业的已经为数不多了,但是他仍然选择继续从事陶瓷雨点釉产业,因为那份沉甸甸的爱陶情怀所在。通过周先生的讲述,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培养年轻人对于陶瓷的兴趣,留住年轻人,才能让陶瓷产业继续发展下去,留下这门艺术瑰宝。周先生告诫我们:青年人就应该多出去走走,找到一个自己热爱的东西、事业并持之以恒的坚守自己的梦想。现想起周先生的话仍就回味无穷,大学生就应该走出校园,上山下乡,亲自调研实践,聆听老一辈的讲话,体验最真实的社会。
图为实践团采访周祖毅。 付睿睿 摄
周祖毅讲完之后,邀请周冠丞我们参观雨点釉博物馆。雨点釉雨点釉又名油滴釉,古称滴珠。起源于宋代,因釉中银色金属光泽的放射状圆形结晶。形似雨点坠入水中溅出的水圈花斑而得名。雨点釉陶瓷在古代是斗茶的名器,以其沉静、优雅、凝重、高贵的艺术风格被国内外宾客称为“中国之奇、陶瓷之谜”。雨点釉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是日本茶道的上等茶具精品。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雨点釉的烧制难度极大成品十分罕见,故素有中国之齐、陶瓷之谜的美誉。听周冠丞先生说,雨点釉的制作十分考验制作者的技术以及经验,因为雨点釉上的雨点是液相体,其形成既不能温度太高也不能温度太低,温度低时形不成雨点,温度高时就蒸发了也形不成雨点,而且只能在打开窑门的那一瞬间才能知道釉面达到了何种境界。所以说一件完美的成品可能是在失败了无数件后才成功的,很考验技师的耐心以及技术。这些新鲜出炉的雨点釉作品结晶点或大或小,或密或疏有惊喜有遗憾,有期待有失落。而这也正是雨点釉的魅力所在吧。
图为实践团成员亲自体验制陶过程。 付睿睿 摄
在博物馆形形色色的雨点釉出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认真的倾听周冠丞的讲解,近距离的观看作品,手上可以触碰得到精品,纹理细致流畅。而且每一个造型都很新奇,我们也看到了周祖毅先生讲过的出口日本200多件的双龙瓶,气势宏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口很小,肚子很圆润很大的雨点釉陶瓷,这件作品由于制作相当困难成功率低且设计奇特,获得了国家级金奖。还有依托雨点釉和立粉彩陶技艺设计的雨点釉竹鸡盘,在市陶博会、省文博会和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受到青睐,多次获奖,制作技术达到空前的水平,被国内外收藏家视为珍品。除此之外,还有雨点釉饰品,雨点釉戒指项链等创新之作。看到雨点釉的茶碗,忍不住想用它体验一下,想像一下用它盛的茶喝起来肯定更有味道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雨点釉博物馆周冠丞、周祖毅合影。 付睿睿 摄
周冠丞给我们讲述,雨点釉的制作工艺流程:产品设计、雕塑、翻制模型、成型、施釉、烧制成型。为感受制陶的魅力,周冠丞邀请我们亲自尝试拉坯。在给我们准备好相应的陶土以及机器后,他先给以身示范标准的做法,然后让我们自己上前尝试,给予指导。看的时候觉得容易一做起来就难了,周冠丞示范的时候如此娴熟,看似很轻松可是一到我们上去尝试,发现并不容易。陶土根本不配合,东歪西倒,我们的手容易受机器的影响受力不均,这样陶瓷就不匀称看起来不那么美观。感受后发现看似简单的形状,其形成需要精湛的技术。
通过当天的实践活动,“林小青”实践团对雨点釉陶瓷的发展历史以及瓷器自身对时代特征的反映有了深入了解,在与陶瓷匠人对话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对陶瓷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亲自体会制陶后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认同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0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