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矗立江淮间。东西瞰平原,雄踞鄂豫皖。”这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是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武装斗争的主要区域之一,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转折地。
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鄂豫皖三省党组织领导人民从血泊中奋起,高举土地革命战争和武装斗争的旗帜,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进攻。随着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把三块苏区连为一体,实现党在大别山区域的集中统一领导,汇集三支红军的力量,步调一致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已势在必行。因此,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郭述申任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先后于1930年3月、4月和6月成立。至此,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纪念馆中的墙壁上一张张图片,一段段介绍,是对鄂豫皖地区那段惊心动魄革命历史的表述,每一位在这段历史中献身的先烈都值得我们铭记与敬仰。在这些烈士中,曾有一位有着这样的评价 “永远的丰碑,中共游击队,运动战理论创始人之一,中共36个军事家之一。”——曾中生。 1933年9月,张国焘以“右派首领”等罪名逮捕曾中生,对他长期监禁。但曾中生坚贞不屈,据理驳斥,继续坚持同张国焘进行斗争。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曾中生喜出望外,认为红四方面军得救了,革命大有希望了。他给中央写信,要求工作,愿接受中共中央审查。结果他写给中央的信被张国焘扣留,张国焘不许他同党中央领导同志见面。1935年8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张国焘派人将曾中生秘密杀害于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1945年,党中央为曾中生平反昭雪。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战士,浑身充满着革命者的战斗激情与力量,虽身陷狱中,仍写出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这篇重要军事著作,成为红四方面军干部提高军事理论水平的基本教材,同时,也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烈士的奉献在于战场上的奋勇杀敌,在于理论思想上的创新,每一份贡献都在鄂豫皖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印记!
穿越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历经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见证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鄂豫皖的革命精神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胸怀大局、勇担使命,以顾全大局的气度和精神,以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担当和境界,团结带领人民克服一个个挑战和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党领导人民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画卷上。我们热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将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我们也将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发展不断学习,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践行时代责任,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新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16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