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运河宋迹,悟宋韵精神
——记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建委“运河边的宋韵迹忆”暑期社会实践团宋韵主题实践活动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杭州作为一座“依水而兴”的城市自古就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以淡妆浓抹闻名世界的西湖更是“以水为生、生生不息”。水文化,早已成为杭州宋韵之美的一大名片。“一城一水皆是情”,水的悠远灵秀赋予了杭城文化自信的底气,优雅地描摹着宋韵绵长。为深入了解宋韵文化,借“涓涓运河水”,体悟“悠悠宋韵情”,感受宋韵文化的“精气魂魄”继而探寻宋韵精神之于当代生活的借鉴与传承意义。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建委暑期社会实践团第四小组于6月29日上午八点前往班荆馆址、皋亭山风景区以及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以“沿运河宋迹,悟宋韵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依水而兴,宋韵之源彰显民族智慧。
水是宋韵文化的源头,运河是宋韵文化的纽带。本次的“运河宋迹”之旅的第一站,小组成员们来到了赤岸古埠,它位于皋亭山赤岸古埠景区。南宋时,赤岸河有水路可到余杭门外,河南岸则有古道,经走马塘,入临安城。赤岸古埠是古运河入城的转运码头,京杭大运河的“杭州站”,它同上塘河一起见证了南宋临安城的往来熙攘。漫步赤岸河边,踏上青石板,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河水,走过宋代特色的回廊,看飞檐碧瓦,美轮美奂。墙上琳琅满目的彩绘、书法、诗词,不但是“宋人智慧”的集中体现,更展现了宋人独有的“雅”生活,享受当下,乐在当下。其中频次出现的哲理诗,不仅令我们赞叹宋代人善于洞见生活真相与探求人生哲理的思考能力,宋韵文化中包含了他们对人生奥秘的追寻,显示了其旷达情怀,宋代人超迈前贤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以及雅致的生活趣尚将作为华夏独特的民族智慧,让古时文化和现代文化互通、互构、互成、互联、互立。
顺水而行,宋韵经济助力共富之路。
沿古运河顺流而下,便来到了位于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黄鹤山脚下,小组成员们踏着曲曲折折的石阶,沿着半山绿道小溪潺潺往上爬,最终抵达“杭州第一阁”——望宸阁。望宸阁建成于宋代,是一座高四十二米的南宋式样仿古楼阁。阁中不乏宋朝设计式样的家具、宋代文物展品以及明信片等宋韵文创产品,此外,为使游客有更好的登山体验、打造“轻”“乐”“快”“享”的宋韵旅游体验路线,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还在距离望宸阁不远的翠峰阁设置了观光缆车,同时在登山大道上还配备了七人座的旅游观光车,为“宋韵”精品旅游路线下足了功夫。以打造宋韵文化“金名片”为目标,挖掘宋韵文化内涵,构造宋韵文化品牌、提升宋韵消费品质、深挖宋韵消费潜能是杭州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的首要目标。宋韵文化有很高的辨识度,以它为载体的各类活动,能够带动杭州文创产品和文旅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促进杭州经济发展。
傍水而居,宋韵精神浸润当代生活。
本次的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还来到了位于赤岸港的班荆馆址,南宋时。班荆馆主要用于接待外国使者,特别是来自北方金国的使者,如今,人们仍用 “班荆道故”来表达交谊深厚,相遇而畅叙旧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而其中的宋韵精神更是集家国情怀与民本观念,深沉的忧患意识,经世致用、留名青史的历史使命感,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于一体,促进了社会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也在另一方面促进了多方观点的形成,为后世形成“浙江精神”提供条件。传承南宋瑰宝,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宋代的民本思想、爱国主义、学术自由等精神内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千年宋韵文化,有利于推动文化研究,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公众文化认同感,实现文化自信。
本次“运河宋迹”实践活动将上塘河、赤岸古埠、皋亭山、班荆馆址、望宸阁等历史遗迹串珠成链,小组成员沿着脉脉运河行至秀美皋亭,领略宋韵迹忆,徜徉追思历史。从墙绘、建筑、诗文看宋人智慧,体验宋韵旅游登山路线,看宋韵经济如何助力共富之路,最后,以宋韵精神为落脚点,思考宋韵精神如何浸润当代生活。作为当代优秀青年的健行生可以结合宋韵文化的优质精神,以此为指导,走向时代前沿,在领军前行、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让宋韵精神在新时代得以传承与延续。
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汪婉楠/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12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