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振兴——姬瑞妍
2022年6月22日,河南变成了“可南”,火热的太阳埋没不了我们心中的热情。农院学子姬瑞妍赴汝阳县柏树乡现代农业产业园,探寻家乡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致富“密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家乡汝阳县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市委“151”工作举措,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此次前往的汝阳县柏树乡现代农业产业,目前瓜果蔬菜种植已发展到占地200余亩、80个大棚,种植有黄瓜、西瓜、甜瓜、西红柿等,品类不断丰富,采购商直接开货车来基地收购,带动600余户群众增收,已发展成为柏树乡的特色产业。
乡政府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做计划,因地制宜流转连片土地2000余亩,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西瓜、羊肚菌等种植基地,不断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推动现代化产业发展。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产业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种植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通过本次实地探访,了解了家乡乡村振兴现状,也满怀信心相信家乡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就在不远的未来。
感悟青春——王改阳
为响应学校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也是给⾃⼰⼀次⾛出校园、接触社会、锻炼⾃我的机会,我做了关于乡村养殖业的调查研究,地点为叶县水寨乡军王村。在这几天的社会实践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对当下农村现状有了⼀个全新的了解。
从开始的三下乡报名到正式开始,⾃⼰⼼中的情绪波澜起伏,因为农村是我童年的记忆,我熟悉哪⾥的⼀草⼀⽊,我懂得那⾥的⽣活⽅式和风⼟⼈情。这次的三下乡教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虽然各种农活我从⼩就⼲过。可是,这⼀次它给予我不⼀样的感受。
23日,开始了我的暑期实践。今天天不亮就开始了饲喂羊群,当把食物给它们放到食槽中去时,它们争先恐后地探出头,你争我抢地吃起食物,它们的食物是玉米和相关产品。下午又去河边放牧了羊群,到了河边羊群很欢快,第二天,学习了养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恰巧碰到一只小羊出生,小羊刚生下来,身上蒙着一层透明的薄膜,浑身都是粘液,卧在地上直打颤。老羊那么疼爱小羊,只见它低着头,伸着脖子,在小羊身上舔来舔去。过了一会儿,小羊打着颤,把两条后腿立起来,正要抬前腿,后腿一软,就“扑通”一声倒在地上,老羊“咩咩”地叫起来。好像对小羊说:“你慢点,你慢点。一点时间后,小羊的毛干了,一身洁白柔软的毛,一对刚冒出的娇嫩犄角,红色的嘴唇,闪烁着天真活泼,孩童般的眼光,再加上小巧玲珑的身体,它简直成了美丽的小天使。
我们既被称为朝阳,就理应拥有光彩照⼈的青春。青春,短暂⽽珍贵。请爱惜青春吧,别让青春过早流逝;为青春⾃豪吧,切不要虚度光阴,青春毕竟是我们⼀⽣中最光辉的时刻!我们,风华正茂,英姿勃发,让我们⽤青春拥抱时代,⽤⽣命点燃未来!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这⾥的⼈与物都有⼀种衷⼼的佩服。佩服他们不惧困难的精神,佩服他们顽强⽣存的能⼒,这次⾛出校门,⾛向社会我读到不在是书本上的知识。我读到了社会百科这本书,它给予我的我将受益终⾝。突然之间,⾃⼰发现要想成功,要付出努⼒的道理是多么的实在。此次三下乡它给与我⼼灵很多的震撼以及思想上的重新定位。⽆论你在⼲什么请做好⾃⼰,去利⽤⼀切可以利⽤的资源和条件,去武装⾃⼰。终究有⼀天你会感谢那时的⾃⼰。
新闻稿——吴心怡
2022年6月23-24日,我到达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刘营幼儿园,在游戏的过程中向小朋友们讲授红色小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们一起玩了很多小游戏,如大圆变小圆,贪吃蛇,猫抓老鼠,老鹰抓小鸡等等。在和小朋友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游戏规则,在这几场游戏中,似乎他们才是老师,在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久违的童真欢乐,也因此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约定好还会有下一次的活动。
志愿者风采——余晓霖
余晓霖,现任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工20-3班团支书,本着“知农、懂农、爱农”的人生信条,在大二暑假期间积极参加团中央“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独自赴信阳下属县潢川县付店村与陈堰村进行调研。
助力精准脱贫、聚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农科学子,积极投身农业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调动且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对此,余晓霖来到付店村,针对近年来的脱贫政策展开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建设的调研活动。在对住户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当地大部分居民脱贫依旧是依靠农作物等的种植。三天时间里,余晓霖从居民住户走向田间地头,与当地居民近距离了解沟通及交流,既了解了村镇政府的扶贫政策,又了解到居民对当地政府有关扶贫的落实有自己的认识。
在传统型农业向新型农业过渡的今天,农科学子更应用自己的知识助力农业发展。本次实践活动让余晓霖收获颇丰,在调研结束之后,她提出了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农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决心。余晓霖说:“‘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农民的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相信我们农业学子能为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纪实——张梦涵
6月23日,张梦涵参观了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老城区南街的董天知将军纪念馆。
董天知,191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27年在北平弘达学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直接受党的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后任北平市委组织干事兼儿童局书记。1931年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敌人施尽了种种酷刑。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狱中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于1932年批准他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狱中政治犯50余人,为要求下镣、看报,举行绝食斗争。他毅然带病参加绝食斗争。民国25年9月14日,党组织营救天知等人出狱,他和薄一波等一起作为党的统战工作先遣队,奔赴山西太原,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领导工作。被选为“抗敌救亡先锋队”总队长。后董天知在百团大战中为掩护司令部转移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是在百团大战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军。
进入董天知纪念馆,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董天知将军的雕像。之后再往里走便是第一个展厅,张梦涵首先了解了董天知将军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在被国民党政府抓入专门关押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而设立的草岚子监狱后,由于其出色的表现,狱中党支部决定将他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在狱中,敌人对董天知进行了残忍的逼供,董天知牢守自己的信仰,始终没有向敌人等反共势力低头。张梦涵从中感受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信仰的伟大精神,作为青年大学生,也应该怀揣伟大信仰,坚定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实践纪实——周晨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从小便朗朗上口的古诗,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理解这句话呢?近些年来,各大学积极举办“三下乡”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暑期回馈社会,感受生活的艰辛与美好。其中农业大学的学生更是理解农民的辛苦与不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来自一位下乡同学的感受。由于前段时间郑州的疫情比较严重,所以大多数高校早早的结束了课程,许多大学生回到了家,这让身在农村的同学赶上了此次小麦的收获和玉米的种植。“之前父母说种庄家有多辛苦,我起初并不相信,直到这次我在家收小麦,种玉米,浇地,我才知道,种庄稼真的很辛苦,并且也是一门技术活。”这是来自一位农村女孩的描述。“你以为只要把麦子收回家就可以吗?接下来需要晾晒,每隔一段时间需要翻麦子,保证把水份全部晒干。”
收完小麦并不是结束,接下来是种玉米,种完玉米紧接着还要浇地,“不能等老天爷下雨,也不知道啥时候下,说不定到时候庄稼都旱死了。”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民说的。原本河里的水深不见底,在抽水机的运作下很快便见了底,那些没浇的地只能等下次水了。玉米长出来之后,仍需下地,一是看看玉米的长势,二是补苗,因为现在种玉米是用机械种植的,没有人工那么仔细,难免有些疏漏,补完苗之后,农忙才告一段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0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