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贵州布依族土布扎染工艺是传统印染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民族地域性艺术风格,被列入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布依族扎染等民族文化工艺品锐减。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实践团队对贵州布依族扎染工艺进行探索,希望为传统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在本次的实践调查中,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龙坪镇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采用电话采访、线上采访方式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
一、什么是扎染工艺?
扎染指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
二、布依族扎染的步骤
在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布依族扎染工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在制作好的白布上绘图,构思好想要的图案,主要图案有花草树木,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等。
2.将白布进行扎结,扎结方法主要有捆扎法、缝绞法、箱扎法,同时也有各种扎法。对于我们来说,捆扎法无疑是最简单的:只需要安自己的想法进行捆扎,最后出现的成品各异。当然,复杂的捆扎图案需要一定的门槛。
3.进入染色阶段,染色时需要先将染缸清洁干净,必须保证缸内无杂质,清洗完染缸后就可以制作染料,进行染色的颜料主要是用板蓝根制作而成,颜料制作完成后要先将需要染色的白布用水浸湿后才能放入染缸,布料需要重复浸染才能保证扎染成品的质量,染色结束将布料进行拆线漂洗等步骤,扎染过程就结束了。
三、罗甸布依族扎染工艺的发展现状
从古至今,布依族每家都有纺车、织布机、染缸,妇女都会土布、扎染技艺。在60年代至70年代是土布扎染的繁荣时期,因为当时国家凭票供应布料,布依族人民便大力发展了土布纺织扎染技艺。但是现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文明逐渐取代传统文明,懂得扎染技艺的布依族年轻妇女渐少,而且大多数从事手工制作扎染工艺的“匠人”年事已高,面临“人亡艺绝”的处境。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弘扬文化、特色经济以及崇尚绿色消费的理念和潮流兴起,布依族人民不断开发、创新花格土布和扎花坝单,扎染这种古老的方式和纹样,加入多种色彩,花样繁多,作为一种时尚,又翻新流行起来。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要求制作出各种服装、门帘等,新织染品不仅保持着布依族的民族特色,古色古香、美观雅致而又图案新颖、明快清新,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其织品不仅在受到国人的青睐,并且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四、思考与总结
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从历史中款款而过,历经千年发展,经过现代化、全球经济化的演变,依然保留着自身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对贵州布依族的扎染工艺进行研究,既能够了解到布依族的审美情趣,也是对这个民族独特文化历史的发掘。时过境迁,布依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布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日趋减少,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正濒临消亡。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次实践活动加深团队成员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也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成果。同时,我们不仅在学习非遗文化知识,而且努力从年轻人的视角在实践层面给出相关的建议,总结经验。我们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自觉承担起了解、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如果整个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能够被真正唤起,如此,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5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