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锡镶·锔技艺魅力无限,保护传承任重道远
为弘扬家乡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民间手工技艺的魅力,在2022年1月13日至25日这段时间里,我参加了曲阜师范大学“弘文遗韵”调研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来到家乡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来采访郭氏锡镶·锔技艺传承人,感受锡制工艺品魅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次实践令我感悟颇深,收获颇丰。
实地参观锡镶·锯艺术品,切身感受民间技艺魅力
在实践调研开始之前,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我对家乡郭氏锡镶·锔技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之后我们前往了宁阳郭氏锡镶·锔传承人郭继喜先生的家中,说明来意并展开调研。郭继喜先生热情欢迎并带我们参观了他已完成的作品和收藏锡制工艺品。走进收藏间,我们立即被那古朴而典雅的意境所吸引:鹅黄色的灯光笼罩着一件件民国乃至明清时期的锡制工艺品,宁静而悠远。棕色的紫砂壶身古色古香,锡制的壶盖则为其平添几分精致与灵动;锡制锔钉巧妙地缝合了时光的裂隙,使古器跨越历史与我们对话;釉色的鲜活与锡钉的精巧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一时间,我们沉浸在这美妙的世界中,久久不语;回首相顾,会心的微笑道出了我们内心的赞叹!郭继喜先生还告诉我们,锡具有很好的杀菌、净化、保鲜作用,因而锡器还具有奇妙的实用价值,故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美誉。与工作间相邻的展架上,是郭继喜先生已经完成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以紫砂为胎,其上镶嵌锡制花纹,图案丰富,惟妙惟肖。他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制了平面图案精美凿纹技术;还将现代元素融入创作中,设计出花钉和各种动物纹案。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亦诉说着制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诚心拜访领悟工艺奥妙,热情访谈了解传承心意
谈到锡镶·锔技艺的传承和保护,郭继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郭氏锡镶·锔技艺的传承史。郭继喜先生告诉我们,曾爷爷郭建法在清朝年间去河南开封学习锡镶手工艺,到了爷爷郭德平时期,其手艺名满乡里,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学习。郭继喜先生热爱锡镶·锔技艺,近些年参加了县、市举办的许多展览,还把锡镶·锔技艺带进大学校园,讲述锡镶·锔技艺的基本知识。他认为,学习锡镶·锔技艺不是三分钟的热度,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坚韧。“没有热情,就创造不出伟绩”,对传统手工艺的热情是一切灵感的源泉,而对锡镶·锔技艺的热爱则是美妙锡纹的灵魂。锡镶·锔工艺复杂,唯有数载钻研不懈,方练就娴熟技艺;唯有数载经验沉淀,方悟其中奥妙。我们询问郭继喜先生是否会应用机器生产,他坚定地回答:不会。他认为尽管机器生产更快捷,却失去了传统手工技艺的真正意义。的确,机器批量生产固然快速、高效,却也让锡制品失去了那份精雕细刻的艺术之美,失去了岁月沉淀的厚重之气。
实地调研促进自身成长,及时反思总结实践收获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我感受到自己也成长了许多。在实践前期的积极查阅资料,线上会议上积极发表意见。还有实践中期动身实践,诚心拜访锡镶·锔传承人。实践后期的总结反思都令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能通往更遥远的道路。此次社会实践也令我收获颇丰,我们一览锡镶·锔技艺的魅力,感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锡制品的实际应用启迪着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具有实用价值,是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活态文化。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辈当以青春热情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怀敬畏之心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以实际行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