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史
(一)孕育时期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杨柳青年画已知最早的画店为戴莲增、齐健隆两家,他们最初可能都是画工,以人名代店名。戴莲增画店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明代崇祯年间,后来,戴、齐两家又分为很多画店,重要者为“莲增、美丽、莲增丽;健隆、惠隆、健惠隆”。
(二)鼎盛时期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年画因以产地得名。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三)走向衰落
清末民初,农村凋敝,石印年画兴起,杨柳青年画生产日渐衰落,但犹有十六、七家。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因为社会原因,年画业逐步转到天津,杨柳青年画印制上又逐渐采用洋纸洋色,做工日渐粗糙,虽仍然保持红火热闹之特色,但整个年画业已日趋衰替。杨柳青年画随即搁置发展,年画在生产销售上均受到很大破坏,画店相继倒闭,有些则主要以刻印神码勉强维持,至解放前已濒于艺绝人亡的境地。
(四)蓬勃发展
解放后,杨柳青年画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解放后曾多次举办杨柳青年画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作品。随着政府对年画的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之深,杨柳青年画发展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高,杨柳青的年画作坊蓬勃发展起来。
二、工艺特点
杨柳青年画的传统工艺包括五个步骤:初稿、刻板、印刷、彩绘和装裱,即艺人们所说的“勾、刻、刷、画、裱”。
木板彩绘”作为杨柳青年画与中国各地其他年画相比最独特的一个特点,也正是其传统工艺的精华所在。从工艺上来说,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版画的完美的结合。贡尖大小的作品需要两次印刷,也就是由两块板进行“接版”,而这看起来简单而奇特的“接版”则是几代艺人钻研实践的结果。若是按照贡尖作品的大小
一张完整的版,则会给印刷带来许多问题,例如,作品的一侧墨迹已被风干而另一侧则尚未进行印刷,长时间的印刷导致墨迹粗细不均等等问题。“接版”工艺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一块板的大小只有作品的一半,作品的左右两半分别被刻在版的反正两面,而最重要的——中缝的衔接问题更是得到了完美的解决,经过几代人苦心钻研,在作品中没有露出任何破绽。这一点,也就是艺人们常说的“第二次加工”
“第三次加工”则是彩绘。彩绘是最能体现地方风味的工艺步骤,“恰到好处”是对彩绘的最高要求。有三种颜色是在每一幅杨柳青年画中都可以看得到的,这就是红、绿、蓝;红色要艳、艳而不火,绿色要是翠绿,蓝色要求纯青。彩绘之难,难于作品中每一个细节的色样不仅要求有自己的特色,更要求与周围环境完美的融合。
杨柳青年画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落款。与其他类型的作品不同,杨柳青年画的落款从来都不是个人,在玉成号画庄的所有作品中看到的落款都是“玉成号画庄”。历经4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今天的杨柳青年画是几代人合作的成果,几代人对于杨柳青年画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丰满。“连年有鱼”和“五子夺莲”可以说是杨柳青年画最典型的代表。几代人用心钻研,力求使作品符合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审美观。
三、代表人物
春节时挂贴年画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年俗。岁末除夕之际,在家中贴上几幅色彩艳丽、寓意吉祥的年画,既装点了欢庆红火的新年气氛,也寄托着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以其绘制精细、寓意祥和、雅俗共赏的风格,在艺术性和影响力方面最为出众,历来广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是我国年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霍庆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72岁的他熟练掌握了年画传统制作技艺,并致力于将其发扬光大。多年来,霍庆顺不断发掘整理年画资料,并且不断创新年画制作工艺,弘扬了“玉成号画庄”昔日的繁荣。霍庆顺也得到了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等称号。他注重年画传承,他的儿女纷纷在他的带动下加入到年画制作中来。
在距离西青区石家大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年画馆,其中的一间画室是霍庆顺平常工作的地方。他曾介绍道,杨柳青年画包含五大类题材,除了娃娃外,还有侍女、民俗、民间故事、神像等。年画除了美好寓意,还有教化内涵,引导人们做好事、当好人。“这么丰富的内涵,很多人并不了解。”霍庆顺说,自己希望更多人能品味蕴藏在年画中的味道。抱着这个目标,霍庆顺常常走进校园,向学生们讲解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和文化韵味。他表示,杨柳青年画讲究纯手工制作,创作前要有腹稿,要钻研中华传统民俗,了解民俗人物特征才能创作出佳品。年画需要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源远流长。
四、传承与创作
海河锦鲤”代表着一种精神、表达了一种祝福。画社希望形成新的文化IP,串联起产业链条,给静态的文化符号赋予潮流思维。
2019年,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启动了“海河锦鲤跃动津城”全国创意作品征集大赛,旨在塑造天津城市形象及精神内涵,提升城市文化新活力,通过天津文化IP的打造,进一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201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年画重回春节”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天津杨柳青画社自去年初起,也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美好生活——杨柳青木版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秉承“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的理念,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除了积极配合“年画重回春节”采风团天津站采风工作以外,画社还开展了天津杨柳青画店古文化街店、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等项目,并在多地举办了展览活动。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活动尤为引人关注。
画社通过举办天津杨柳青画社新年画创作展、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设置传承人与游客交流环节、联合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组织学生体验、举办“南桃北柳过大年”和第三届“连年有余”专题文化活动等,探索在传统与创新碰撞交融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年画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五、发展现状
2006年,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杨柳青画社被命名为天津老字号,成为天津标志性品牌商铺。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市的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和王文达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0年5月9日,世博天津活动周开幕,杨柳青年画作为参展项目向世人展示。在霍氏兄弟之后,杨柳青镇已陆续出现近50家年画作坊、60多家年画店铺,有700多人从事年画的制作与销售,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化的杨柳青年画制作,经济好转、影响力日盛。
2021年,为贯彻落实天津市委深改委《关于深化天津北方文创产业集团改革整合的实施方案》要求,天津杨柳青画社正式并入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的第十一家出版单位。
2021年,为贯彻落实天津市委深改委《关于深化天津北方文创产业集团改革整合的实施方案》要求,天津杨柳青画社正式并入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的第十一家出版单位。
六、发展建议
(一)人才培养:师徒传艺与开班授课相结合
一方面,采取传统的师徒传艺的方式,名师带徒,培养有悟性、踏实肯干的弟子。另一方面,加强对杨柳青年画的宣传推广,让当代青年认识了解传统文化艺术,使更多的青年爱上年画艺术,成为有志于从事年画制作的专业人才。创新年画人才培养机制,将年画艺术纳入美术教材,不定期举办年画艺术培训班,使人才培养长效化。
(二)工艺传承: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新技术可以为年画制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抛弃木版,改用丝版,反而使线条更加具有美感,而且不会破坏杨柳青年画的特质,在彩绘环节,仍然采用人工绘画的方式,使每一幅画中都流露出匠人的精神。这种在工艺上的传承与创新,给杨柳青年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产业开发: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结合
加强年画艺术的交流,利用论坛、展示展卖等活动提高杨柳青年画的知名度,创建杨柳青年画知名品牌。将天津杨柳青发展成文化旅游名镇,提高年画艺术的传播程度,使更多的人了解杨柳青,了解杨柳青年画,进一步提升杨柳青年画的经济效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2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