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诸像频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水滴筹”究竟是福是祸?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石含钰 叶嘉文 陈丹丹 吴紫嫣 王文暄

背景介绍

自水滴公司在2016年上线水滴筹业务,上线1年就累计帮助超过4万名大病患者家庭筹得治病钱,累计捐款用户2000多万,获选2017年中国慈善榜“年度十大项目”。

图为水滴筹2016-2017年所获锦旗展示组图

近年来,水滴筹更是发展迅速。公司以“保障亿万家庭”为使命,以“让广大中国家庭病有所医”为愿景,拥有着“用户第一、开放心态、追求极致、诚信严谨、勤俭敬业、拥抱变化”的企业价值观。在这般的企业文化之下,水滴筹为千万家庭、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为水滴筹近日新闻组图

可是,水滴筹的发展真的如此顺风顺水吗?这些年,水滴筹也曾拥有一批争议事件的报道。从2019年的德云社弟子筹款事件、扫楼事件、PS病例事件,到2021年刚通报的湖南岳阳诈捐案,近年来,有关水滴筹的舆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加之互联网的威力,这些负面情绪也在大众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着。

图为水滴筹近年负面报道组图

实践与分析

水滴筹作为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的代表,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创新服务工具,其成功的基础是信任,但信任也是这类产品最为脆弱、需要保护的环节。从异军突起到遭遇质疑,水滴筹平台经历了什么?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样的“互联网众筹+公益+保险”的模式好不好?

图为队员随机采访身边的捐款者

为了探究这一系列问题,团队成员对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管制进行了二手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访谈。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线上联系两种方式,团队成员在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采访。其中,受访者包括水滴筹平台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以及捐款者。

图为队员上门采访通过平台联系的捐款者

通过微博、知乎等平台,我们联系了两位曾经在水滴筹平台就职过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了他们对水滴筹的一些看法。一位曾经负责地面推广的受访者表示:“报道中的地推就是一般销售在前两个月要做的扫楼,确实是我们很常见的推广方式,但是越来越多报道中出现的欺诈行为、谎报患者病情等其实实际中很少存在的,我没有遇到过。入职后会对我们推广人员进行简单的入职培训,学习销售的常用话术和常见医疗疾病。”与此同时,他基于之前在医院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更希望未来平台能够与医院达成合作,减少帮助患者的阻碍。另一位工作人员也认为线下推广并不存在根本性问题,只是一部分员工利用规则提升业绩,牟取私利。在采访医护人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部分医护人员对平台的地推行为并不反对,而是更加相信地推能够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抛开之前“扫楼事件”给大众留下的不良印象,探究“地推”这个行为本身,如果平台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线下推广,就能让更多病患家庭去接触、了解、使用这种筹款方式,缓解巨额医药费给贫困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做到利大于弊。倘若平台最初的目的不是吸引更多的流量,而是真切地帮助更多家庭重获希望,那么也不会让地推“变味”,从而产生信任危机。

同时,我们了解到水滴筹主要有两种加入方式:第一种是用户自主加入,占七成;第二种是线下推广加入,占三成。由于线下推广加入的患者需要所在医院提供病情资料等证明,一般医院和医护人员不会冒着风险去帮助病人开具假证明,所以造假的可能性较小。

图为队员线上采访平台工作者截图

因此,对个人信息造假的不法分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主加入平台的用户,而对于平台来说需要审核这些用户的真实信息也是具有极大难度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又要保证筹款的时效性,这就为不法分子诈捐、骗捐提供了可乘之机。

目前,水滴筹已经引入第三方验证机制,并且将平台审核机制和监督举报机制相结合,缓解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水滴筹的筹款行为属于个人求助,并不纳入慈善募捐的监管范围内,所以缺少相关法律的约束,外部监管仍然存在漏洞。

图为队员赴民康医院采访医护人员组图

最后,在随机采访路人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受访者依然认为水滴筹这类大病筹款平台是属于公益慈善性质的,这也就反映了媒体和社会组织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到很好地公众普及。

因此,提高大众对大病筹款平台的辨别能力,明晰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区别,才能提升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倒逼企业自律。

图为队员在街道随机采访路人

对策建议

结合访谈,我们得出了一些也许可行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对于平台来说,首先,各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应进一步加强平台监管和审核力度、提升风险防范水平、促进大病救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其次,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公示,在打击恶意筹款行为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确有需要的筹款人利益,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平台的信任。

再者,实行对公打款,譬如努力推进与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深入合作,尝试通过对公打款的方式确保求助人所筹医疗资金专款专用,管控利用平台第三方营利的违法行为。

并且,平台可以与全国多省市地区的公安系统反诈中心达成合作,启动反诈行动,依托警企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虚假筹款行为,捍卫社会爱心善行必要时可以请政府介入进行管制。

最后,针对已被认定为诈骗的筹款项目,水滴筹可以开启“先行垫付”机制,由平台将爱心款项提前退还至赠与人,最大程度降低爱心损失。

此外,我们对捐款人和筹款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捐款人来说,应仔细核实情况,辨别真伪,以防被骗。对筹款人来说,应立足良心,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给善良留一片净土,别让好心人寒了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0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话访缙云蝶变乡 探求通途共富路

话访缙云蝶变乡探求通途共富路张艳蒋铭轩/文王冰爱李陆孝/图“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在之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了浙江地区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为深入学习、坚持落…… 缙乡共富调研实践 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政青春,惠社区”:公管院学子深耕养老志愿服务

随着“政青春,惠社区”养老志愿活动的持续推进,公管院的学子们再次深入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服务。本周…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公管院学子社区服务成效显著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公管院学子们的专…

公管院学子社区助理服务显成效,居民满意度攀升

在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征途上,公管院的学子们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他们以社区助理志愿者的身份,将…

最新发布

追寻红色记忆,回首峥嵘岁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赴内蒙古、辽宁省、黑龙江省、河南省
“有这么一群人,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当国内战争平息,他们又毅然奔赴远方,为了正义而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以正义…
志愿一线服务,展大学生风采
一、志愿背景条件结束的2020、2021年都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面对再次严峻起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特别是家乡的社区、村镇的工作者们,他们每天坚守在疫情联…
抗击疫情在路上 你我携手攻坚战
2020年2月8日是新春过后的第一个佳节——元宵晚会。原本应该是高朋满座的观众席上却空无一人。事实上,早在两个月前中国已经做好了打赢疫情的充分准备。从开始的号召全国人民戴口罩到足不出户过好新年再到全国…
弘敬文之德 立鸿鹄之志
初到安徽师大,萦绕在我耳边的不仅是学子们的读书声,还有“朱敬文”这个时时被提起的名字。敬文图书馆,敬文奖学金,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对朱敬文这个人产生了不可磨灭……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想,大概是…
万缕银丝铸就白银之美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的银器银饰文化是十分深厚的。凯里是苗族侗族聚集地,苗族文化离不开银器银饰,苗族从古至今都有“以钱为饰”的习俗,史料显示,“钱”饰与银饰是同时步入苗族服饰领域的。这种通过“以…
记忆中的红色往事--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前言:1月18日,红色传承实践队成员彭刚,为了深刻了解红色血脉,前去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河南省新县开展“重走红军路、甘当革命继承人”教育活动。当我来到河南新县,踏上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上,…
石大学子对邴家村村民关于环境治理情况采访
为了更好的了解邴家村环境改善情况,中国石油大学学子于2月7日对邴家村的环境治理状况进行了调研考察。此次实践活动,石大学子询问了邴家村村民一些关于村中环境治理情况,并对河道环境治理情况,海边沙滩环…
盲亦有道调研团社会实践个人感悟
盲道不忙,为光而生一开始想要做这个主题,是因为一次英语课的学期项目。我和同学选择了智能导盲杖进行研究。在阅读研究论文和资料的时候,我发现盲人的出行面临着许多麻烦。导盲犬昂贵稀少,更多的盲人出行…
盲亦有道线下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盲道建设现状,“盲亦有道”调研团成员前往家乡所在地,实地调研城市盲道建设情况。在本次线下调研中,成员遵守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出行规范佩戴口罩,安全完成实践活动。在本次线下调研中,…
“盲亦有道”调研团之线下采访与地图标注
在前期线下调研与线上资料查找中,我们了解到,城市盲道建设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为进一步调研人们对于城市盲道的看法,我们随机选择群众,线上线下结合,进行了采访。采访对一位15岁少年的采访:受访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