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地细碎化问题是我国农业存在的重要问题,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了解山东丘陵地区耕地非粮化的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1月20日,在孙丕苓老师带领下,社会实践队员进入村庄进行走访调查,实地观察耕地使用情况以及耕地细碎化程度,深入了解农户耕地细碎化整治意愿行为。
一、 熟悉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初步了解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
民间流传着“在家种地不如外出打工”的说法。在此情况下,“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首先对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展开调研,一方面对农户的住址、区位条件进行基本掌握;另一方面对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家庭总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健康状况、劳动力流向、农业劳动时间以及外出务工时间。
二、 把握农户土地利用现状,深入了解耕地细碎化状态。
土地细碎化是我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农村实行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将土地通常根据肥力、离家距离即远近肥瘦在各家各户之间进行均分,造成农户具有多个耕作地块且耕作地块,“户均五六亩、土地八九块”是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的真实写照。社会实践队员从耕作地块的几何特征、数量特征、意愿询问三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大体了解耕地密度、破碎度、分离度,初步把握耕地细碎化整治实施的可行性。
三、 调查耕地非粮化情况,预防耕地细碎化整治风险。
朱道林教授在耕地细碎化与农业现代化一文中提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是有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流转以后的非农化及非粮化,并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二是耕地流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进而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上涨。”土地流转作为耕地细碎化整治的途径之一,其实施效果是否会引起非粮化问题是进行耕地细碎化整治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通过调查,社会实践队员了解到目前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禁止耕地非粮化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同时,耕地细碎化也是导致非粮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农资价格上升、劳动力缺乏也是致使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因素。
四、 普及耕地细碎化整治行为,询问农户整治意愿。
我国农地整治已实施二十年左右,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并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这些问题在丘陵地区尤为突出。社会实践队通过询问农户农业生产中的不便、耕地细碎化整治的意愿程度以及整治方法偏好,了解了农户对耕地细碎化整治的主观意愿、态度,把握住耕地细碎化整治实施的主要矛盾,对农户意愿进行全面分析。
五、 分析耕地投入情况,反映影响耕地细碎化因果关系。
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匮乏使得产量不佳且产量变化呈现出不稳定的趋势,机械化程度低以及家庭收入结构的差异,农户对耕地种植的积极性不高,对耕地细碎化整治意愿不强烈。
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从而给地方政府和基层集体组织提供了充足的制度创新空间。由于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土地细碎化治理的实践应该因地制宜,并且农户的意愿对治理产生至关重要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奋斗目标,而耕地细碎化整治是实现目标的一条具体途径,同时耕地地块数量的整合对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0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