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来,古镇文化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各个古镇内容极具相似,建筑、商店内容、活动内容、甚至石板不免同质化,但台儿庄古城何以脱颖而出走入大众视野中心,值得探索。台儿庄古城的打造以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内核和灵魂,以大战文化、运河文化、鲁南民俗文化为主线和依托。基于大战文化,台儿庄古城享誉国内外,台儿庄低处运河的中间点,整个落差一半在台儿庄,设有闸口,商人等待过闸在此集聚繁华,并将建筑信仰带到台儿庄发展形成了运河主题的商馆。并以运河和鲁南文化展演的形式加以表现。
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悠久,非遗物产丰厚。为了探索台儿庄古城发展之路,传承并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文化发展之路,2022年2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社会实践队伍——弘扬传统文化第一先锋队实地调查组在队长张守信的带领下一同前往台儿庄古城,在歌舞升平中领略非遗文化,在幽幽古城中探寻创新之路。
台儿巷中走,寻梦非遗情
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杂技、手工艺、民俗技艺等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此年关,台儿庄推出春节特色表演供游人们观看,实地调查组先步到达驿站广场观看渔鼓表演。“渔鼓,唱起来咯!——敲起那个渔鼓是咚咚地响,精神抖擞的老百姓登上了场”就地一声吼,游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去。渔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唐代的“道情”,中国传统曲艺的一个类别。是道士抒发情感的一种“道曲”方式。后“道情”为民间艺人所用,宗教道义的内涵渐渐被取代,成为一种说唱的艺术形式。到了元代,渔鼓已经被广为传唱,至于明清时期,渔鼓已经成为一种民间的一种娱乐说唱形式。经过调查,实地调查组得知,当地会唱渔鼓的人并不多,且多为老人,当地人年轻人非传承和表演需要不会打唱渔鼓,实地调查组并计划与当地乐器培训班联系,将渔鼓带入大众,盘活渔鼓文化,创新演唱内容,融入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文艺,使渔鼓登上大雅之堂。
调查组一行人又来到了歌风楼,被琴书的曲调吸引止住了脚步。经过调查采访演唱者李老师得知,李老师从艺多年,在古城没有重建之时,她常在城头戏台上为乡里人演唱,有时也去集市演唱。琴书种类很多,有北京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山东琴书、贵州琴书、四川琴书、云南琴书等。各种琴书起源不一,大多是由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李老师的琴书属民间小曲,来源于人民生活,平易近人,一曲《白蛇传》仿佛将我们带进西湖,已然将许仙白娘子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呈现于眼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台儿庄的余晖伴着灯光不知不觉拉开了夜晚的序幕,走到运河河畔,河水荡漾着交相辉映的灯光,放眼望去,宛如一条银河落入凡间。一路南下,石拱桥、青石板、编织屋、街边糖画数不胜数,活脱脱一座北方的江南水城。
不知不自觉,调查组一行人已经随人流步入了复兴广场。广场内火光飞溅,新春佳节,台儿庄古城推出了首批非遗“火龙钢花”节目表演。舞龙者赤膊上阵,在温度高达1500℃的铁水和特制的液体下拍打着铁水,向空中洒出钢花,瞬间定格成耀眼的星光。同时手舞一条威武的巨龙奔腾越越跳,上下回转、前后翻身、左呼右应,掀起一副“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的千古奇迹。
台儿庄古城准备了一场融通南北、贯穿东西的非遗盛宴,增添了调查组将古城非遗文化探索、传承、创新的信心,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与新时代接轨的推动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09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