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人物专访: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杨佳玲

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南京医科大学校友工作者协会组建“致敬平凡英雄,寻找最美南医人”暑期社会实践团,旨在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学习优秀党员精神,夯实爱党信仰根基,激发青年担当力量。实践小组于8月31日对在党47年的优秀党员校友王国林进行了线上采访。习总书记说过,人民英雄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一起跟随平凡英雄的人生足迹,共同聆听有情怀、有深度的党员故事。

王国林,1956年生,1974年入党,1977年入学南京新医学院医学系,1986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麻醉专业,1995年12月,赴美进修学习1年。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危重症抢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兼任中华麻醉学会中青年委员,天津市麻醉学会委员,天津市麻醉质控中心委员。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40篇,2013年5月主持成立了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在采访员关于求学之路坎坷艰辛的提问后,王国林教授追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感慨万千地讲述了年轻时求学的经历。

在特殊年代的限制下,王国林教授高中毕业后便回乡务农,期间他担任过两年的生产队长,带领原来生产力垫底的队伍达到全大队的前两名。务农期间,繁忙的农活从未消磨他的学习热情,年少的他心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他曾被推荐去上工农兵学院,但因种种原因终未成行。祸兮福所倚,他也因此在一年后,圆梦大学。

1977年,高考恢复。他是全乡最后一个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在身边人争先报名并开始复习的时候,由于当时生产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仍忙碌在阡陌田垄。县党委书记认为他考上大学的几率渺茫,因为当时距离高考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而他斩钉截铁地说,作为年轻人,要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仅仅高中毕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大学继续深造。讲述至此,他的眼中再度浮现了青年时意气风发的光芒。

南京新医学院(今南京医科大学)的录取,印证了他的承诺与践行。当年王教授年轻时敢闯敢拼的模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实践队员的眼前。时代的刀斧凿刻了他坎坷曲折的求学经历,同时也给予了他百般的磨砺与锤炼。

鞠躬尽瘁,术业专攻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而对于王国林教授而言,知识不只是关乎个人命运,还关系到国家麻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采访从求学过渡到他的工作经历,他的爱国与术业之心,令人动容。

1995年12月,已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主任医师的王国林教授经校长推荐并通过美国导师的临床考察后,赴美Rutgers university进修学习。关于自己留学的原因,他说当时国内的设备条件、医疗水平、技术规范,对比国外,内心深感差距。强烈的求索心,促使他一定要出去看看,去更高的平台学习自己领域最先进的一些医疗技术。

一年的学习期满后,美国实验室希望他能留下继续发展。在最初,他的内心有过些许动摇,但他在得知祖国的需要和思及自己身为党员的责任与使命,毅然决然选择回到了中国,将自己在美国留学时所用的一些资料、所学到的技术悉数带回祖国。他告诉实践队员后来自己与留在国外的同事交流被问及是否后悔的问题,他说对于自己的抉择,感到的从来不是后悔,而是心安。回国后,王教授从担任麻醉科科长再到副院长,他以自己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中国麻醉领域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力量。

而正如他所言,时间是一个常数,在王国林教授将自己的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工作与事业时,家庭关怀与照顾的缺失成为他心中深深的伤痕。他神色低落地讲述了自己对于家庭三个饱含愧意的故事:妻子生产时,因心系学校的授课而未能去到身旁;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只参加过一次他的家长会;母亲身在远方,无法照顾与看望,患病后接到身旁,不久后子欲养亲已不在……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愧疚,可肩上承担着的远远超出家庭的责任,让他只能继续地负重前行。

党心所向,民即理想

随着采访的深入,实践团了解了王教授在党的经历。1974年王教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生产队队长后,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每天以身作则,早晨第一个来到田埂,劳作结束最后一个回家。第一年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大队的领导包括当地政府,都对这个年轻小伙的评价很高。他以幽默的口吻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趣事:“那时候晒得很黑,我也不爱戴帽子,更没有防晒霜。夏天过去,我父亲都认不出我来了”。

他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最为骄傲的时刻,就是将所学致于所用,为护佑人民奉献自我。2003年,边境的非典疫情爆发。当时急需一位麻醉医生前往红区,参与危重症抢救。当时的医疗设备还十分匮乏和落后,气管插管需要直面气管泌物,十分危险。4月30号下午王国林教授收到院长的电话,他不假思索地说:“我第一个去!”而院长指出了他肩上更重要的任务,要统筹整个麻醉科,务必做好前线指挥。

在采访的尾声,有着近五十年党龄的王国林教授这样分享他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的看法:入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入党以后,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时时刻刻记得自己是个党员,这是对一个优秀党员的基本要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8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追寻水浒遗风,感受剪纸魅力 ——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水浒好汉城学习郓城剪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神农文化,传颂中医神话 ——拾遗社会实践队拜访梁氏骨科传承人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拾遗社会实践队赴中国陶瓷琉璃馆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巧匠细雕琢,陈木焕新生 ——拾遗社会实践队寻访张氏木雕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醋香飘深巷,技艺传千年 ——拾遗社会实践队参观王家园子醋工坊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多彩非遗文化,感受面塑魅力 ——拾遗社会实践队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纸与刃的相遇 ——拾遗社会实践队采访剪纸传承人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过门笺——拾遗社会实践队赴莒县古城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繁樱似锦芳华绽,义务导游递温情

近期,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如约而至,湖南科技大学樱花园迎来客流高峰。湖南科技大学魅力旅游协会,商学院社团管理部联合举…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线上培训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提升西部计划笔面试通过率,4月7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线上开展西部计划培训活动。此…

商学院开展“影像志愿 艺路生光”志愿活动

(通讯员何松成)4月8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携手谢子龙摄影艺术馆,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影像志愿艺路生光”的志…

“回炉旧物,新品再创”DIY制作大赛圆满成功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垃圾产出,激发参与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绿色…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最新发布

山东大学法学院“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开展调研
2021年8月15日,“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再一次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淄博市地区的调研。本次活动主要以参观蒲松龄故居及其周边地区,以及走访、询问当地居民为活动形…
山东大学法学院“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再一次开展调
2021年8月15日,“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再一次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淄博市地区的调研。本次活动主要以参观蒲松龄故居及其周边地区,以及走访、询问当地居民为活动形…
新能源学院扑通的队实践队开展汇聚家乡风采活动
为宣传各个地域文化的魅力、体验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并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8月10日起,扑通的队实践队各个队员进行了汇聚家乡优秀文化的实地调研活动,汇总来自吉林白山、海南三亚、山东德州、山东临沂、新疆…
“三下乡”人物专访:双脚丈量国的疆域,初心践行爱的担当
为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学习优秀党员精神,夯实爱党信仰根基,由南京医科大学校友工作者协会组建的“致敬平凡英雄,寻找最美南医人”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19日对优秀的党员校友陈文森进行了线上采访活动。跟随…
大学生网报+发展现代农业,引领乡村振兴
2021年6月27日,塔里木大学“生态振兴,绿色发展”调研团前往224团展开调研,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地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王连长为我们介绍了他种植的大棚,当我们进入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葡…
我心向儿童,实践挽童年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善待,每一个家庭都值得被挽救。儿童,是社会的希望,但同时也是家庭暴力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受害者,可往往他们却无力或无法发声、寻求帮助。“治愈童年”调研团致力于家庭暴力环境下目睹儿…
守护金色童年,山大学子在路上
大学生网报济南9月12日电(通讯员高铭)8月10日至8月25日,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治愈童年”调研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市遭遇家暴儿童的现状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旨在通过问卷、访…
塔大学子三下乡“传科技之种,引花朵逐梦”支教活动
7月3号至7月23号,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传科技之种,引花朵逐梦”队赴巴州和硕县苏哈特村进行了三下乡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活动受到当地村干部赞扬本次支教以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对此,…
一心向党,爱心支教——塔大学子三下乡
暑期支教回来数十天了,但每每看到几日的照片,心里总还是留恋与欣喜。尽管只是短短的二十多天支教,但那群孩子给我的却是一生的回忆。支教地点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苏哈特乡苏哈特村,尽管当地很…
关注留守儿童——塔大学子支教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新疆塔里木大学“传科技之种,引花朵逐梦”小队于2021年7月3日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苏哈特乡苏哈特村的村委会举办“红领巾小课堂”的支教活动。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