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5日,“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再一次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淄博市地区的调研。本次活动主要以参观蒲松龄故居及其周边地区,以及走访、询问当地居民为活动形式,初步调研了淄博市淄川区的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为文化旅游产业对脱贫攻坚成果的保持以及乡村振兴的蓝图规划提供了思路。
“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的地点是淄川区,之所以选择淄川区为淄博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因为其有着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东约8华里,有一个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村落,就是这个偏僻不易被人发现的村落,却因一部《聊斋志异》饮誉海内外而名声大震,这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诞生地——蒲家庄。蒲松龄作为淄博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其文化影响力不可小觑。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一生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腐败现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蒲家庄,原名三槐庄。始建于宋代,以村内三棵古槐而得名。明初,村东沟壑内有一水井,古时常满而溢为溪,故村名称满井庄。村里建有满井寺,飞檐螭首,画栋雕梁,轩敞疏朗,典雅大方。今日的蒲松龄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荫翳天日。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穿门北折是一正两厢的庭院。正房两侧的桧柏、石榴,以及厢房前面的迎春花,百日红等,均系后人所栽,院内太湖石也是故居修复后增添。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木棂门窗,房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的画像。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该名人故居周围环境和整体风貌难以与之协调统一。由于淄川区保护的地方立法较为滞后,使得蒲松龄故居的保护与利用举步维艰。据此应当制定更为完善的保护条例,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保护人类社会的珍贵文化记忆。文物保护不仅仅是要保护文物保护单位本身,还要兼顾周边环境风貌的保护。再一就是蒲松龄故居的原真性复原工作不到位,因为初步复原修建是在上个世纪,技术水平不够完善,在其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虽馆居一体,但不能更好地体现故居原生态陈列。对此,应当在进一步搞好各种宣传工作的前提下,按照严格意义上的故居进行复原,另辟纪念馆开展相关的宣传陈列,应当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再现蒲松龄生活年代的北方民居样式和蒲松龄的生活情境。另外,蒲松龄故居是淄博文旅的一大亮点特色,应当与其他故居区别开来,彰显名人文化内涵和地域传统特色,达到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同步发展,拓展纪念馆陈列空间,利用先进的展陈手段,增设与蒲松龄向相关的专题特色陈列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强烈诉求。
针对上述问题,团队认为,该单位应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对策,依赖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手段的支持,遵循故居保护整体风貌的统一性,故居再现的原真性、陈列内容和形式的特色性三个原则,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总之,加强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也对文旅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8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