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强调幼儿自由、自主、自发、自愿和自我探究与学习的游戏方式,也是一种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有效引导的教育。要实现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和有质量发展,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观察儿童的活动状态和活动需求,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应对。
但是,目前在区域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活动设计、材料准备和投放、玩法介绍等,而对于观察和指导却很难把握好度:有的教师是让幼儿自己自由玩耍,不留意活动进展,也没有任何的介入和指导;有的教师则逐一深入各个区域,面面俱到地悉心指导,幼儿完全没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可见我们在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介入指导策略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有效的观察是教师获取幼儿真实游戏状态和学习需求的关键手段,是实施后续指导的基础。如果缺乏观察,区域活动将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知晓为何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以及合理地运用观察结果去指导幼儿的学习。
(一)主要内容
我认为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大致涉及三个方面: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对区域材料投放和使用情况的观察,以及对幼儿的记录与表征(作品)的观察。
首先,观察区域活动中的幼儿行为。这是观察最为核心的内容,具体又包括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活动状态、情绪情感、意志品质、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同伴交往等内容。教师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去判断和评价幼儿的活动结果与其原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异同,以及对教育目标的完成程度。
其次,观察区域材料投放和使用情况。对区域材料投放和使用情况的观察是指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观察与分析所投放材料的特点和功能,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让材料与幼儿真正互动,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最后,观察幼儿的记录与表征。通过简单的绘画、表格记录等形式,幼儿能够向教师传递很多信息:今天的心情、发生的事情、活动中的遗憾、自己的愿望等。这些作品是他们内在心理、思想与情感的真实反应。通过观察幼儿作品的主题、表现方式、叙述语言,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的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区域活动,尽量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使每名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主要方法
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观察可以采取扫描式观察、蹲点式观察和追踪式观察三种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整个区域环境和全体幼儿进行扫描式观察,教师可以对儿童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进行整体的把握,为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做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提供全方位的事实依据。
蹲点式观察可以围绕某一活动进行持续观察,也可以对某一幼儿或者某一特定的行为进行观察,是重点观察某个区域中幼儿的活动情况的常用方法。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教师还可以以某一幼儿为特定的对象进行追踪观察,这样就可以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儿童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从而为后期的指导提供先行基础。
必要时可以将三种方法综合利用,使教师的观察做到全面、细致且有针对性。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离开教师的指导,幼儿的活动将处于盲目的状态,难以促进甚至阻碍幼儿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形成良性的师幼互动。
(一)指导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物质环境方面指导,一是要基于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来选择那些与活动主题密切相关的活动材料,指导幼儿依据活动目标对环境空间进行有效的设置和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加工;二是所选择的材料要具有丰富性、层次性、生成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在观察幼儿活动状态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对活动材料进行及时的调整教师需要结合幼儿自身兴趣、身心发展水平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心理环境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自身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和幼儿实际情况,创设自由、轻松、和谐的区域活动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给予正面反馈。教师自身还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当中,挖掘幼儿潜在的探究知识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
1.合作游戏式的介入
介入方式主要包含了亲身参与和旁观者两种,教师要通过动作和语言对幼儿的活动加以指导。一,通过平行游戏参与的方式来进行指导,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游戏中,也能推动剧情的有序发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教师通过语言与动作,基于旁观者的身份对区域游戏加以指导。一般在特殊的情况,如在幼儿出现危险动作时,就需要利用语言来加以制止。
2.给予适当的任务
由于各个幼儿间的发展水平不同,部分材料在有些幼儿的眼中过于简单,他们要做的东西一下子就做好了,然后就吵吵闹闹,或者无所事事。这时教师观察发现了这种情况,就需要深入区域,欣赏幼儿的作品,适时赞美,同时以提建议的方式给幼儿适当的任务,比如:“这里还有一些材料,你可以用这些材料把你的作品装饰得更美。”
3.提供必要的帮助
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有限,他们在活动中常常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孩子的“畏难”情绪,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引导其解决问题。当然,引导不等于包办,教师应着眼于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握好指导和点拨的分寸,在活动中充分信任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幼儿自主操作和探究。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教师再给予适当评价和鼓励。他们收获了成功,体验了克服困难的成就,获得了快乐的体验,这些都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三)完善区域活动的评价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也不例外。基于观察记录的评价不仅是之前活动经验的总结与积累,也是后续活动的建议与启示,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区域活动的关键。
具体评价时可采取随机评价和集中评价两种方式,随机评价应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个别幼儿评价;集中评价主要在活动结束之前进行,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评价环境,组织参与区域活动的全体幼儿或小组幼儿共同参与评价,评价形式可分为“自评和他评”两种。
引导幼儿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问题情境设计的内容,用开发性问题代替封闭性问题,将“是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变成“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好”的问题。教师在评价中提出的“台阶”有助于扩展问题,明确“冲突”,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激发幼儿持续活动。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言:“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就要大胆地放手、小心地观察、耐心地等待、适时地引导,从而增进儿童对学习主题的感知、体验和思考,才能够在拓展经验的同时不断发展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品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7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