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1日,“回首百年治理路,筑梦乡村兴征途”暑期社会实践队跟随的脚步来到了贺兰县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园区的运营经理孔家琪女士进行了深入采访。
贺兰县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位于贺兰县常信乡,占地面积2600余亩。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对原有稻田进行改造规划,将生态农业、渔业与旅游业结合,为游客带来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旅游体验。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在为老百姓创收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希望。
实践队员:
孔女士您好,我们首先想了解一下稻渔空间的发展状况,请问近几年我们的入园游客量大概是多少呢?
运营经理:
2016年开园,游客量有15万人次,但只有少部分人是购票参观的。17年和18年的游客流量都是18万左右,但购票人数增多。经过逐年的发展,去年游客量达到了30万人次。
实践队员:
在发展稻渔空间的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运营经理:
从2012年土地流转到2016年正式发展农业旅游的四年间,我们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五种稻养模式中的田螺和泥鳅因当地人不吃而销售不出去,以及河蟹个头太小。为此,我们改为以稻养鱼、蟹、鸭为主。同时我们进行了环沟整改,将环沟从宽1.5米,深1米,拓宽到了宽4米,深1.8米,让螃蟹在更大的活动区域里有更大的活动量,脱壳次数增多。螃蟹每多脱壳一次就增加一两,因此现在河蟹有2.5两到4两。在稻养蟹的问题上我们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资金。
而近些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流失问题。很多年轻的旅游专业人才不愿意来农村受苦,导致目前从事农业旅游的人员大多年龄较大,缺乏年轻的专业人才。由于机械化水稻种植已经基本替代了人工水稻种植,我们只需要招收讲解员,且要求不高,但仍旧招不到人。这是目前最现实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实践队员:
我们了解到在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有来此考察,请问对稻渔空间的发展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吗?
运营经理:
主要强调了稻渔空间的节水问题,为此我们也进行了整改。水稻种植中投入的水60%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20%蒸发,只有20%能够被水稻所吸收,这对水的消耗是巨大的。为此,今年上半年政府投入了20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整改。园区对稻田的内围进行了蓝膜覆盖,外围保持原样以使环沟水位与稻田水位持平,减少了渗入地下的水量。另外,我们在撤水沟中打了增压泵,让从南到北流的高出稻田水位的水能够从北向南流,循环利用。因此,今年稻渔空间的节水量达到了50%。
实践队员:
稻渔空间附近村民的主要收益构成是怎么样的?
运营经理:
我们保证村民每年有土地流转费800元的基础上参与二次分红,主要根据当年入园游客门票收入量进行分红。在2016年农民一亩田分到了30元的分红,到今年增加到了50元。增加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园区仍在投资建设中,需要一定的成本。
实践队员:
稻渔空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怎样的?
运营经理:
我们的第一产业是种植与养殖,第二产业是加工、销售,第三产业是农业+旅游。而我们园区内除了人工种植且需要留种的彩色水稻外,大面积种植的绿水水稻都要进入车间进行加工出售。我们共有三万亩地的水稻,其中有1000亩获得了有机认证,因此出售价格也会相对较高。
采访的最后,孔女士不忘叮嘱我们:“你们的实践调研有深刻意义,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为乡村振兴出言献策,同时也能成为我们每一个美丽乡村的代言人。” 通过对贺兰县稻渔空间的调研以及对孔女士的采访,实践队员充分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实践队员们相信,通过更好地发展乡村生态农业,能够让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5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