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局部署。在“(十七)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部分提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游历烟火人间,播洒丹青之梦”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桂林市广南村开展志愿支教活动,希望可以给当地的留守儿童带去暖心的陪伴,通过志愿者这扇窗,给予他们不断向上的力量。同时,对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分析,并给予了相应的对策,望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志愿支教;留守儿童;乡村教育
一、引言
2021年7月,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游历烟火人间,播洒丹青之梦”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从哈尔滨启程,于2021年7月12日始前往广西省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广南村小学,展开了长达7天的暑期志愿支教服务活动,为当地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容展等志愿服务,培育其健康心理、健全的性格和对家庭社会的归属感。
二、实践基本内容
(一)实践背景
1.社会背景
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97%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4%的农村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朋友监护。各省份年龄结构与全国基本一致,表现为6-13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均超过50%。义务教育结算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从2016年的65.3%上升为2018年的78.2%,在学阶段呈现更为集中的趋势。留守儿童的卫生教育、健康发展等均成为文明社会的考验。在贫困山区连片的龙胜各族自治县,留守儿童俨然更是非常突出、日益严峻的社会民生问题。
2.政策背景
校团委号召贯彻执行团中央发出的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为了响应上级机关和校团委的号召,也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暑期社会活动。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局部署。在“(十七)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部分提出——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完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
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
开展耕读教育。
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
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重要支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广大乡村地区,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成为乡村建设人才支撑的“源头活水”。
3.实践地背景
龙胜各族自治县,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龙胜境内多山,重峦叠嶂,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梯田层层,森林辽阔,宜农宜林。林田之间,牧草、经济作物丰盛,可牧也可发展多种经营。但山区交通不便,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2019年4月,龙胜各族自治县脱贫摘帽。广南村是龙胜县平等镇下辖的行政村,有85户3000多人,90%以上是侗族,是广西典型的侗族村寨,2019年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在此背景下,以为乡村教育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初心,我院的“游历烟火人间,播洒丹青之梦”团队成员深入桂林市广南村开展志愿支教活动。
(二)实践流程与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分为准备期、实践期、推广期和总结反思期。
准备期中,实践团队首先与当地学校联系,讨论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共识。接着,对团队成员安全,团队成员的食宿作出相关安排。其次,向村委会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村委会的协助下招集学生。最后,参加教学相关培训,并编写教案。
实践期中,实践团队坚守支教的一般形式,对当地孩子进行学习、心理及生活方面的教育。并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开展了有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课程,充分利用团队的专业优势展开素质教育。每天晚上团队会对当天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复盘,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并对团队成员自己的课程教案进行修改,然后对第二天将要上课的团队成员进行磨课,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协助下呈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团队采用游戏、故事、视频、音乐等方式导入教学,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角色扮演式学习方法、浸入式阅读等方式进行具体内容的讲解,最后运用创造知识记忆链、扔球游戏等方式对课题进行回顾及方法总结。有趣的教学内容加上好玩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来上课的孩子越来越多。
推广期中,团队成员每日在“到梦空间”APP分享当日的教学花絮,并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发表实践动态。实践结束后,团队在东林动保学院公众号、百家号、大学生网报等平台发表了文章,并制作团队实践视频发表于微博、b站、小红书等平台。
总结反思期中,实践团队对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反思,也运用专业知识对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实践团队每位成员各自阐发了自己从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悟,并形成了实践报告。
(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运用
在本次实践中,主要运用了动物医学和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专业知识。实践团队运用了《普通动物学》、《动物免疫学》等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简单化、趣味化,与学生们的生活相结合,增加孩子们对动物的了解,提高孩子们的卫生健康意识。
三、实践中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一)五六年级组中,来上课的学生较少
现象描述:参与暑期课程的孩子们被分为四组,分别是幼儿园组、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和五六年级组,村里的孩子们来上课的热情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来上课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但五六年级组的学生依然较为稀少。
现象分析:我们询问来上课的五六年级的学生,为什么别的孩子不愿意来上课。一个女孩子回答说,他们很多人都不想学习了。的确,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也更有个性一些,做事情缺乏耐力又容易被外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便利,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诱惑。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缺乏自制力,再加上爷爷奶奶对他们的溺爱,很多孩子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刷短视频,相比于上课,游戏里的世界更刺激,短视频里的社会也更精彩。其次,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个阶段的孩子尚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学习这种主流的活动不适合他们,喜欢做出格和出风头的事情。
对策: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尽快从厌学情绪中解放出来。同时,教师要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既要与陪在家的爷爷奶奶交流,在爷爷奶奶的配合下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与远在外地的爸爸妈妈联系,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意识。
(二)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知识水平差距却很大
现象描述:例如在幼儿园组中,有的孩子可以认出“马赛曲”这三个字,有的孩子却写不出1-10这几个数字。在村里的众多孩子中,有个五年级的孩子令志愿者们印象深刻,他懂得很多电子设备的操作,包括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当志愿者们在使用教学设备出现问题时,都是在他的帮助下解决的,他说在学校时,老师们的电脑出问题了都是叫他帮忙的。还在b站自学C语言,与他交谈会让人惊叹于他的了解的东西之多、见识之广。
现象分析:我们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的得知,他们是在一款手机软件上认识了很多汉字,是在短视频软件上学会了很多有趣的知识。而那位聪明的孩子,也是通过看短视频,对电子设备有了超乎大部分大学生的了解。互联网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即使孩子们生活在崇山峻岭中,也不会变的孤陋寡闻。但是,有的家长知道可以借助互联网帮助孩子学习,有的家长却仍认为互联网只能用于娱乐。
对策: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给教育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然而,部分家长对此还不怎么了解,主要是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都是爷爷奶奶,老人们对这方面并不了解。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向家长说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家长协助孩子通过互联网平台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填补“数字鸿沟”,引导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等之间的教育差距。互联网赋能乡村教育,到底到底该如何落地?互联网赋能乡村教育的打法,到底是怎样的,而聚焦互联网赋能乡村教育本身,又会沉淀出什么样的方法论?“在细分领域找到抓手,形成方法论,才能对外输出,反哺生态。”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沉淀之后真的能发现痛点。要实现互联网赋能乡村教育,首先要找到抓手。 但是,互联网赋能乡村教育的抓手是什么呢?总的来说,打造业务和数据的闭环对互联网赋能乡村教育的实行意义重大。
(三)有孩子向志愿者索要昂贵的礼物
现象描述:有一位五年级的小朋友和我们组的志愿者关系很好,经常与我们玩耍,大家都很喜欢他,便问他想要什么礼物,他说他想要一架无人机,说着打开了无人机的购买页面,向我们介绍起自己看中的无人机的详细情况,关于无人机的细节娓娓道来,看来是已经心仪很久了,但我们一看价格三千多就被劝退了。让他再看看别的礼物,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这个念头,接下来几天一直缠在我们组的志愿者身边念叨着无人机的事情。
现象分析: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很多志愿者来到村子里做志愿活动,有来支教的,也有来调研的,志愿者们很感激村民们的热情招待,也很喜爱当地的小朋友们,便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的志愿者可能和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情谊,不禁把贵重的摄像机等电子设备也送给了孩子们。久而久之,孩子们把志愿者的礼物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别有用心的小朋友发现和志愿者们多亲近一些会得到比别的小朋友更好的礼物。志愿者们兴致冲冲共的来到孩子们之间,希望给他们带来爱与希望,孩子们却盼望着志愿者们手中的礼物,何其悲哀啊。
对策:“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灵深处。”支教是真诚而慎重的一场只是交互活动。志愿者们应当带着真心去支教,而不是怜悯之心。志愿者出于好心给孩子们发放的礼物,却滋养了孩子们索要的心态。作为志愿者,应当把礼物作为孩子们作对事情的奖励,不能把其当做理所当然的给予。可以作为课堂表现的奖励,上课前讲清楚规则,阐明奖励机制,这样还可以激发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要一致,否则容易发生分歧。支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可爱、很喜欢的孩子,但作为志愿者老师应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爱对个别孩子偏爱。只有志愿者们真诚、公正、理性的对待孩子们,才不会错乱的善意让在孩子们心中开出畸形之花。
以上只是实践团队在进行志愿支教中所遇到想到的一些问题,关于乡村教育其实还有很多问题,这里也不再一一例举,我们只是发现问题的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希望乡村教育可以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更多关注与支持。
四、实践收获与体会
这次志愿支教活动是一个锻炼能力的过程。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团队需提前与当地的村委会进行沟通,与其达成友好的合作关系以安排日后的进程;在支教的过程中,与小朋友们也有很多的交流,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学会了很多在人际交流上的技巧和方法。从备课、试讲、磨课到真正的上课,都是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的,这无疑也锻炼了我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准备阶段,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同时也提高了团队成员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推广阶段,团队成员学会了PS、制作视频、文案编辑、人像摄影,提高了小组成员的传媒运用能力;在总结反思阶段,也锻炼了实践小组团结协作和书写报告的能力。
这次志愿支教活动也是一个开阔眼界的过程。广南村虽然位于崇山峻岭,交通不方便,但是快递可以到达村中,一般只需要三四天;村中的小学,教学楼破旧,但每间教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老师的办公室也配置了电脑便于备课;村中拥有自己的非遗文化工作坊,将这里特有的侗族草龙、草狮编织技术传承下午;在耶鲁调研团队的资助下,村中正在建属于自己的侗族文化馆,收集侗族的建筑文化、民乐文化、草编文化于其中,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团队或研学团团队领略侗族的多彩文化。在这里,我明白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链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地方政府的踏实执行下,中国乡村正走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上。
这次志愿支教活动还是一个心灵涤荡的过程。我们带着救世主的心态而来,谁想,孩子们却成了我们的天使。看着黑板双眼,黑溜溜得闪闪发光,唤起了我们心底的热爱;小小的个头护在了飞蛾和女孩子之间,稚嫩肩膀上的担当,拨动了我们心底的弦;画纸上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我们,叠得并不标准的蝴蝶结、帽子,触发了我们眼底的泪水……我们不奢望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能教会他们什么,能改变他们什么,只希望我们的胸怀和拥抱能弥补一些来自母亲的温情和父亲的有力,愿我们的关爱能在孩子们心中泛起涟漪,带着被爱的心继续生活。
与其将之视为一次支教,倒不如将其看作一场身体与心灵共鸣的旅行。我们这一生都在路上,沿途风景常换常新,迷人双眼。没有人是救世主,只需带着知识、本真,善意与期许,踏上行程,去歇后去相知,去成长。
五、结语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重要支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广大乡村地区,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成为乡村建设人才支撑的“源头活水”。振兴乡村教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加强乡村教师和校长队伍的建设,拓展乡村教育资源,将乡村教育作为教育财政的重点。笔者也会继续参与支教志愿活动,这里要特别感谢王云飞老师的指导,感谢学院的鼎力支持。由于水平所限,本报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6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