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游古商城,探寻家乡文化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作者:张梓萌

为探寻家乡优秀传统文化,记录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现状,8月15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寻文化遗韵个人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参观古商城,体会家乡周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周村是一个古老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商业重镇,是中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所在地,城镇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市场分工明确,商业及其繁荣,号称“天下第一村”、“金周村”、“旱码头”。作为中国古商业文化的优秀文化代表——大街古商城,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建设水平高,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专家称为“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经过前期系统查阅有关家乡文化的基本资料,实践队决定前往家乡最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古商城开展一系列调查及探索。

本实践队重点探寻了其中几个古商城著名景点:大染坊、周村烧饼博物馆以及今日无税碑。

大染坊是创办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东来升绸布庄的旧址,主要经营浆染业。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本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了古代染布的基本工序,即烧、染、晾。

染坊内的高架上挂着条条五彩缤纷的布匹,这种手工染制的布料就是世人啧啧称奇叫好的老粗布。这种老粗布不仅布料柔软,并且还是周村古时最好的布料。

经过不断的革新,工厂现在已经能依靠机械化的现代先进工具生产出大量大批优质的布料,克服了以前的手工印染耗时大、成本高的缺点,这也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大染坊的存在的确在提醒着我们铭记这不仅是染布工艺的发展史,还是中国人民的劳动史。

随后我们跟随讲解员来到烧饼博物馆深度挖掘周村名吃烧饼的发展历程,走进周村烧饼博物馆,丰富详实的图片、文字、雕塑、书法和绘画,再现了周村烧饼制作的全过程,让参观者仿佛置身历史之中,亲身经历周村烧饼的产生和发展。烧饼博物馆在设计上海特别注重感染力,在从一层去地下一层的扶梯旁,有一幅巨大的“百脸吃饼图”,图片上面的男女老少面带笑容地咬着脆皮芝麻薄饼,整幅图片幸福感四溢,是活态化与文化旅游完美结合的典范。

讲解员介绍,有关今日无税碑还是有脍炙人口的民间传闻。清朝初年,周村由于处于交通的十字路口,逐步成为方圆数百里之内的商业中心,县里在周村派专人收征市税,后来愈演愈烈,税如牛毛,致使许多客商不敢贸易,纷纷离开周村。回乡探亲的李化熙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向顺治皇帝禀告,建议免除周村市税,让商人们安心做生意。顺治皇帝说,那就免一天的市税吧。李化熙当即叩头谢恩,心里却想,一日无税怎么能保长期繁荣呢?他想来想去,于是夜间修书一封,派心腹飞马直奔周村。令刻了一块五尺石碑,立于市中,上书“今日无税”四个大字,并晓谕众人,奉谕立碑,违令者严办。从此,周村无税的佳誉风传遐迩,四方商人相约而来,周村成了商贾云集烟火鳞次的“旱码头”。

今天,这方“今日无税”碑仍立于大街北首,见证了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的历史。

经过本次对于周村古商城的探索,本实践队了解了周村古商城的发展是历史进程的见证,让我懂得了历史的进步离不开人类,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劳动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宝贵的历史财富,我们应该珍惜这些财富,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5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财大学子探访抗疫一线工作者,探寻个体经济新发展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中,当前战“疫”拐点尚未可知。面对这场持久战,各地大小医院,快递驿站和代表个体经济户的地摊经营者们该如何响应号召做好防治工作?实践团队为了解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疫情防控,深入调研复工复产

疫情是磨难也是考验,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失业、供应链中断、延迟复工、停摆、亏损……成了2020上半年绕不过的关键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以……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聚焦防疫宣传,线上相聚讲述动人故事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以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这是微博上一位博主对整个疫情的概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最新发布

重温红色百年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重温红色百年历程,传承红色基因摘要:璀璨星斗,点亮无垠苍穹;多元一体,孕育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
洪山区青少年暑期社区托管
7月8日至7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个人社会实践组陈鹏翔作为社区服务志愿者,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街道保利蓝海郡小区托管室,配合暑期课程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课…
探寻红色足迹 争做时代新人
于实践中感悟红色力量通讯员胡昕蕙2021年是建党的一百周年,是一个对所有中国人都意义非凡的年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自然更加敏感,于是在习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
走进红色纪念馆,追寻红色文化遗迹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献礼百年华诞,追寻红色文化遗迹,“闪闪红星”社会实践队在天水麦积区大革命历史纪念馆参加红色文化展览。为展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以来的光辉成就,铭记历史,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长安大学学生走进工地一线,在实践中体会知行合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作为一名大学生,抱着贴近专业、服务社会的愿望,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多积累点社会经验并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认识。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与人合作等。经…
游聊斋,探寻蒲文化
为探寻家乡优秀传统文化,记录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现状,8月9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寻文化遗韵个人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参观蒲松龄故居,感悟《聊斋志异》背后的文化魅力。经过前…
安徽大学生深入基层调研 助力乡村振兴
扶贫必扶智,教育是解决贫困传递的根本之策。为了详实掌握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教育公平发展情况,提出有效促进实现教育公平工作的若干建议,7月16日至18日,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共计11名师生志愿者,…
湖北学子三下乡:传播爱国情意,筑梦红色未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征程,2021正值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为更好的传播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精神,铭记革命先辈的伟大,7月1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湖北省…
忆健康丨关爱老人,爱忆留存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
跨越智能鸿沟,搭建助老桥梁 ——“银丝串爱心”实践小组赴山东莒县社区 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2021年8月27日,由山东大学学生组成的“银丝串爱心”社会实践小组联络了山东日照莒县如意社区,希望能帮助老年人逾越数字鸿沟,举行了《如意社区智能手机使用爱心培训》讲座,帮助社区老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