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据说是因民间艺人肘悬小鼓拍击节奏演唱而得名。茂腔大约在清代道光年间已广泛流传于山东半岛一带,流传过程中吸收本地花鼓秧歌等唱腔和形式形成“本肘鼓”,意指本来的肘鼓子调,也可理解为本地流行的肘鼓子调。因其上下句结尾处的“噢嗬罕”三字耍腔别具特点,所以又称“噢嗬罕”或“老拐调”。1895年左右,苏北人“老满州”携儿女沿临沂向北演唱,将柳琴戏唱腔融合到“本肘鼓”中,形成了尾音翻高八度的新唱法。这种唱腔,当地群众称之为“打冒”或“打鸣”,取其谐音,“本肘鼓”逐步衍变成“茂肘鼓”,解放后定名茂腔。为了解和调研茂腔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现状,青鸟传音实践团走入青岛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深入分析茂腔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茂腔艺术传承中心紧跟时代步伐,专心剧目生产和公益演出的同时,增强了文艺精品创作意识,加大了创作力度,并屡次获奖,创作排练演出茂腔戏《徐福东渡》、《支书张玉刚》、《中秋夜》、《生日》等,多次获国家、省级大奖。其中,戏剧小品《将心比心》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戏剧类群星奖;现代茂腔戏《支书张玉刚》获中国第九届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奖等十三项大奖、山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奖品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类艺术作品奖三等奖;传统戏《罗衫记》入选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
茂腔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艺术观赏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中的年轻人对茂腔已比较陌生,专业演出队伍也日渐萎缩。虽然目前茂腔在乡村还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但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同样严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5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