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访南孔后人聚居地,探文化传承路径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袁逸颖

位于浙西地区的沟溪孔家村是目前衢州地区孔氏南宗族人聚居最多的村庄,在那里繁衍生息的孔氏南宗族人以实际行动将家规家训代代相传。昔日的沟溪因为远离城市,其发展渐落后于其他村落,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当地的文化有原汁原味之感。村中上百年的古宅随处可见,村中的“孔氏宗祠”自建立始就是村中孔氏族人从事祭祖活动的场所。

我们来到浙西地区最大的南孔后人聚集地沟西村走访。沟溪地处衢州主城区与常山的交界地带,因为便利的水运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自衢州府城峥嵘山中迁出的孔氏族人所相中,此后自明末至民国初年陆续有孔氏族人迁来此处定居,孔氏族人逐渐在当地发展壮大。昔日的沟溪因为远离城市,其发展落后于其他村落,当地的文化也正因有原汁原味之感,村中上百年的古宅随处可见。村中原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98户,1276个人口人,孔姓人口占700余人,是衢州境内孔氏南宗族人的主要聚居地。沟溪村内坐落着孔氏宗祠,三进三间,建成于清朝咸丰年间,在当地亦被村民成为“孔氏正厅”。

现年78岁的沟溪村村民孔祥驹是沟溪村孔氏南宗族人的老一代带头人。在建国前出生的他在儿时放过牛,种过地,长大后到城里做了一名油漆匠,直到退休才回到村里。村中这几年恢复的“祭孔”活动就是由他首先发起的。

祠堂是儒家祭祀先祖和先贤的场所,亦可作为各宗族成员举办婚、丧、寿、喜等活动的场所。宗祠体现着宗法制下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宗族团结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中华儒教文化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1]围绕祠堂所形成的宗族意识,祠堂亦未传统社会进行基层治理的依据。村中的祠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而是连接家族关系,维系宗族血脉象征的一个文化符号。

据访谈对象孔云明回忆:“村子在建设过程中变化挺大的,比如说村中央原来的鱼塘现在改为孔子文化广场。另外,近年才出现的祭孔大典起了凝聚族人的作用,在这之前族人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或者说,大家之间都不认识的。现在大家在祭孔大典的时候聚在一起,连嫁到外面的人都要回来吃顿饭,这样子联系也就紧密起来了。(访谈对象:孔云明)”可见现如今,家祭对于南宗族人有了特殊的意义,族人将祭祀孔子作为一种怀念祖先行为的同时,祭祀孔子也成为当下南宗族人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渠道。

综上,在沟溪村祠堂+家祭的模式,成为维系当代沟溪南宗族人的纽带。族人借用祠堂作为强化家族中个体成员的家族身份认同的空间性纽带;借用家祭为这种宗族认同感的形成提供了可行的渠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5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化学化工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访龙山,寻六祖

化学化工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访龙山,寻六祖7月23日,“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来到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龙山旅游度假区继续探访六祖惠能的足迹,进行调研工作。经过前两站的考察,…… 汤佳瑶 岭南师范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岭师三下乡调研:六祖诚心求佛之“禅”

岭师三下乡调研:六祖诚心求佛之“禅”7月22日,“破茧逐光”调研队伍的第二天。在昨日对六祖生平有了大致的了解,调研队伍今天来到六祖慧能母亲故乡——旧郎村。在这里,实践队通过实地…… 练卓宛 岭南师范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化学化工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游藏佛坑与夏卢村,知禅文化

化学化工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游藏佛坑与夏卢村,知禅文化7月21日,“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来到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寺田村东侧的藏佛坑与六祖镇的夏卢村进行调研工作。调研方式为…… 汤佳瑶 岭南师范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禅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

禅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7月21日,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调研组的成员们来到六祖故里夏卢村,进行禅文化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活动。夏卢村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六…… 罗腕茹 岭南师范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化学化工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淳朴民风,延续“禅”文化

2022年7月21日,“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结束在棠下学校的支教,开启了对云浮当地文化的调研。为了更深切地了解“禅”文化,实践队调研组的第一站是藏佛坑。藏佛坑位于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寺…… 杨元珠 岭南师范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岭师“破茧逐光”实践队三下乡:再会,棠下学校

岭师“破茧逐光”实践队三下乡:再会,棠下学校2022年7月20日星期三,今天是“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支教的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下午,队伍人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下午的游玩课,队伍人员…… 曾圣镔 岭南师范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化学化工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棠下情缘,未完待续

化学化工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棠下情缘,未完待续7月20日下午,“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的支教工作进入收尾环节。短短五天的支教时间里,队员与学生都收获甚多。在队员的带领下,…… 汤佳瑶 岭南师范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岭师三下乡:和棠下的故事不会结束

岭师三下乡:和棠下的故事不会结束7月20日下午,“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的下乡支教活动正式落下帷幕,就要跟学生们说再见了。实践队通过与学生们这几天的相处,也很不舍与棠下学校分别。…… 练卓宛 岭南师范学院“破茧逐光”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实习队参与管理学校地震疏

2025年4月9日下午5点,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地震疏散演练,旨在进一步规范地震逃生举措,拓展师生地震自救知…

我院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开展首轮授课活动

(通讯员周新奕杨紫英文禾君)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从“模拟训练”迈向“真实讲台”的关键突破,4月3日,我…

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评课会

(通讯员李江容文禾君杨紫英)4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政系赴长雅中学实习队于长雅中学行政楼四楼教师阅览室开展第…

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追“锋”行动,“益”起向未来

一、【活动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青春正能量,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追“锋’行动,…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召开新一学期学生社团工作会议

为明确新学期社团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社团管理水平与活动效能,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于3月12日中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最新发布

回母校进社区,红色宣讲双渠道
2021年7月-8月,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未来语文教师红色宣讲团”团队顺利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更好地面向广大群众,本团队开拓“回母校”“进社区”的红色宣讲双渠道,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
探寻天河口村宅基地困境之本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更加凸显,这不仅会造成对土地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有可能会影响到“一带一路”农村经济振兴计划的落实。如何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使其得到有效利用,满足建设…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书法艺术
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进一步宣传家乡文化,8月20日,薪火相传实践队队员翟晓琪去往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开启文化之旅,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在洗砚池,队员通过查找…
探索新路径,寻找新方向
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对于激活农村土地要素、盘活农民“沉睡”的土地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意义重大。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存在法律制度障碍、宅基地…
滁州学院建党百年青年寻访行动
2021年7月12日,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家国情怀,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滁州学院传承红色记忆小分队全体成员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了来安市半塔烈士园进…
浙农学子三下乡 探寻诸暨共同富裕之路
浙农学子三下乡探寻诸暨共同富裕之路为深入校地合作,丰富校地合作内容,并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8月16号-8月19号,由王丽教授带领的浙江农林大学“情寄十亩之间,心系共同富裕”大学…
追寻老辈记忆,不忘来时之路
2021年7月12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赴松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调研小松鼠们继续了走访老党员的征途。他们特地联系了所要访问党员所在党支部的村委会,询问到了老党员的具体地址,一只七人小队正式出发!他们首先…
聚焦青少年网络舆情,西理青年在行动!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而青少年作为其中极其庞大的一个群体,如何在舆论中保持属…
故土革命情深,红色基因绵长
华夏五岳神州,红色底蕴中原。自古以来,中原便是战略要地,抗战时期也不例外。在有大别山做掩护阻挡的信阳地区更是如此。于是在抗战时期英勇正确的共产党军队就利用了这个地理优势,在大别山区建立了鄂豫皖…
安徽农业大学暑期赴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实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2021年7月17日-7月21日,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