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从你我做起”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大众对电信诈骗认知程度的调查
□范骏飞(化学化工学院2001班)
【摘 要】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电信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目前我国对此类犯罪有一定程度的预防及打击方面的研究,若能有效打击预防此类犯罪案件,将会大大减少人民的经济损失。本团队拟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广大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大众 电信诈骗 防范
一、引言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目的
1、通过调查大众对电信诈骗的了解程度,对大众电信诈骗的认知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调查大众对电信诈骗的看法以及接受电信诈骗宣传教育的方式,了解现如今电信诈骗宣传教育的现状。
3、通过调查大众认为遭遇电信诈骗的原因以及大众知道的电信诈骗类型,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二)调查对象
广大人民群众
(三)调查方法
编辑出一套调查问卷——《防范电信诈骗,从你我做起》。本问卷共有十四道题目,其中包括七个单选题,六个多选题以及一个简答题构成。十四道题分别从大众对电信诈骗的看法、大众接受电信诈骗宣传教育的方式、大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手段、大众对反诈骗的建议四个维度进行出发,综合全面了解大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程度以及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的方式进行,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全面客观地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问卷调查法:本小组成员在经过几次讨论,以及查阅大量资料后。通过分析与总结整理得到一份关于防范电信诈骗调查问卷。再经过多次完善与修改,将问卷进行打印以及分发。每一位小组成员分发三十份问卷,在大街上以及邻里之间进行分发。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包括男女以及各种年龄段各种职业的人群。保证更加全面整体地得到有效数据。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是否遇到过电信诈骗以及对电信诈骗的了解程度。
(2)大众对电信诈骗的看法以及接受宣传教育的方式:亲朋好友、网络、宣传海报、学校、广播、其他。
(3)大众认为遭遇电信诈骗的原因:信息泄露、金钱诱惑、好奇心驱使、社会经验不足、其他。
(4)大众预防电信诈骗的方式。
(四)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反诈实践队本次调查一共下发466张问卷,总共回收46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466份,有效率为100%。
(五)数据统计
当小组所有成员发放完问卷之后,由调查组进行组织,对每一份有效的问卷进行统计。得出每一道题中每个选项的选择次数,并以男女分开进行汇总得出最后的数据。从而得到尽量最准确和完善的调查数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调查对象,结合与调查对象的个体访谈交流,调查广大人民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程度,并对现如今人们防范电信诈骗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旨在引导大众合理防范电信诈骗,提高人们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让更多广大群众能够合理的防范电信诈骗,拾遗补缺,降低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频率,掌握扎实过硬的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笔者将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一)个人信息
根据调查发现,本次调查对象女性略多,中学生、大学生占比例较大,存在性别差异。因此,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课余时间安排十分有必要。本次个人信息主要是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身份两个方面的情况。
1、性别分布:女性略多
男
女
39.6%
60.94%
此次调查中,为了解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收集大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情况,调查组成员在调查中对调查对象的性别进行记录。结果如图一所示,其中女性占60.94%,男性占39.6%。从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本次受调查的学生中女性比例略高,但总体相差不大,较为均衡,因此调查结果普遍性较强。
2、身份:中学生、大学生较多
中学生、大学生
小学及以下
老年人
上班族
74.89%
4.51%
6.44%
14.16%
为了更深入了解大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程度和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让数据更具体可靠,调查组成员对调查对象的身份进行调查,结果如图二所示。其中中学生、大学生占74.89%,小学及以下占4.51%,老年人占6.44%,上班族占14.16%。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本次受调查的人群中中学生、大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多。
(二)基本问题
1、你是否遇到过电信诈骗?
遇到过,并且被骗过
遇到过,但没被骗
没遇到过
15.66%
51.29%
33.05%
如图三所示,调查群体中有51.29%的人遇到过,但没被骗,33.05%的人没遇到过,15.66%的人遇到过,并且被骗过。
2、你认为自己对电信诈骗的了解程度如何?
不太了解
基本了解
完全了解
19.96%
67.17%
12.88%
如图四所示,调查群体中有67.17%的人认为自己对电信诈骗基本了解,19.96%的人不太了解,12.88%的人完全了解。
3、你认为受骗群体与文化程度有关吗?(多选)
有一定关系
关系不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有关系,学历高不容易受骗
没关系
52.79%
27.68%
12.02%
7.51%
如图五所示,52.79%的人认为有一定关系,27.68%的人认为关系不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2.02%的人认为有关系,学历高不容易受骗,7.51%的人认为没关系。
4、你对电信诈骗的看法?(多选)
痛恨,坚决清除
反感,但无能为力
没遇到过,无所谓
69.31%
25.54%
5.15%
如图六所示,69.31%的人痛恨,坚决清除,25.54%的人反感,但无能为力,5.15%的人没遇到过,无所谓。
5、有没有接受过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
有
没有
89.27%
10.73%
如图七所示,89.27%的人接受过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10.73%的人没有接受过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
6、你接受的宣传教育主要来自?(多选)
亲朋好友
网络
宣传海报
学校
广播
其他
16.73%
26.15%
17.71%
24.34%
9.12%
5.95%
如图八所示,26.15%的人接受的宣传教育主要来自网络,24.34%的人接受的宣传教育主要来自学校,17.71%的人接受的宣传教育主要来自宣传海报,16.73%的人接受的宣传教育主要来自亲朋好友,9.12%的人接受的宣传教育主要来自广播,5.95%的人接受的宣传教育主要来自其他。
7、你会如何教年长的人识别诈骗?(多选)
带他们看有关视频或电视
帮他们设置陌生号码拦截
口头讲述
告诉他们第一时间寻求家人帮助
28.21%
26.46%
23.93%
21.40%
如图九所示,针对调查人群会如何教年长的人识别诈骗,28.21%的人带他们看有关视频或电视,26.46%的人帮他们设置陌生号码拦截,23.93%的人口头讲述,21.40%的人告诉他们第一时间寻求家人帮助。
8、你认为遭遇电信诈骗的原因有?(多选)
信息泄露
金钱诱惑
好奇心驱使
社会经验不足
其他
26.56%
25.46%
20.56%
22.82%
4.60%
如图十所示,针对大众认为遭遇电信诈骗的原因,26.56%的人认为是信息泄露,25.46%的人认为是金钱诱惑,22.82%的人认为是社会经验不足,20.56%的人认为是好奇心驱使,4.60%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
9、你知道那些电信诈骗类型?(多选)
网上中奖信息诈骗
网上高新职业诈骗
通过QQ微信传播虚假信息
网络游戏交易诈骗
钓鱼网站诈骗
其他
21.81%
20.50%
21.00%
18.75%
13.77%
4.17%
如图十一所示,针对大众知道的电信诈骗类型,21.81%的人知道网上中奖信息诈骗,21.00%的人知道通过QQ微信传播虚假信息,20.50%的人知道网上高新职业诈骗,18.75%的人知道网络游戏交易诈骗,13.77%的人知道钓鱼网站诈骗。
10、遇到电信诈骗你没有上当的原因是?(多选)
诈骗技术拙劣
听过有关宣传,知道如何辨别
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其他
25.48%
31.88%
34.41%
8.23%
如图十二所示,针对大众遇到电信诈骗没有上当的原因,31.88%的人听过有关宣传,知道如何辨别,34.41%的人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25.48%的人认为诈骗技术拙劣。
11、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多选)
克服贪念,不轻信,谨防上当
遇事不慌,沉着应对
多和亲朋好友交流分析,不给坏人乘虚而入的机会
不轻易把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
其他
25.26%
25.05%
23.82%
21.77%
4.10%
如图十三所示,针对大众如何预防电信诈骗,25.26%的人克服贪念,不轻信,谨防上当,25.05%的人遇事不慌,沉着应对,23.82%的人多和亲朋好友交流分析,不给坏人乘虚而入的机会,21.77%的人不轻易把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
12、您对提高公民防骗能力有什么好建议?
本题为问答题,在此,笔者精心挑选了几条回答:
1、别贪小利、别上当、别相信天上有馅饼
2、不轻信他人、不轻信网上高频诈骗
3、参加反诈学习,关注反诈APP
4、从自身做起,增强防范意识
5、对来路不明的电话和短信需谨慎。不要乱抢陌生人发的红包,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要使用不加密的Wi-Fi
6、加强宣传,在学校加强案例宣传教育
7、政府应加强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公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8、主动接收防骗培训,提升辨识力
9、制作视频和海报宣传,积极举行宣传活动
10、做好防范知识储备
11、遇到情况多和身边的人交流沟通,不要立即作出反应,平时多了解诈骗相关案例和别人分享经验
四、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的建议
电信诈骗类案件频发,与人们对电信诈骗认识不到位有密切联系,也与电信诈骗种类繁多,人们不好分辨有关系。以下是笔者针对防范电信诈骗给出的一些建议。
1、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3、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4、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5、催缴电话费是电信部门对客户使用正常客服电话,通过电脑语音进行提醒的一种商业服务手段,不可能直接转接公、检、法等执法部门。
6、对冒充各类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进行诈骗的,一定要注意来电显示的电话类型。对于一些不熟悉,不像是正常座机手机号码的电话,尤其是电话前带有“00019”的号码请不要理睬。
7、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当事人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公证账户、安全账户进行存款保护的,千万不要轻信。
8、要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同志,要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各类信息,如银行账号、银行密码、家庭住址等。中老年同志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于做决定,要先和家人联系、沟通,防止受骗。
9、认真审视分析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来电,不轻信他人之言,遇事多与家人协商、或以直接回拨号码等方法进行甄别。
10、冒充公检法等机关诈骗。防范措施:警方不会通过110电话号码直接拨打用户,绝不会通过电话远程做笔录方式办案,更不会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同时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因此,遇到公检法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及将钱转到“安全账户”等情况时,切勿相信。
11、中奖诈骗。通过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中奖提示信息,并利用在互联网上设置的虚假网站诱导事主误入中奖陷阱,以让事主缴纳税费、公证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实施诈骗。防范措施:收到类似的可疑短信时,不要轻易回复或者轻易按照可疑短信的内容操作,可以登录机构官方门户网站或拨打官方热线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在对方要求汇款时,要多方查证、核实情况或多同亲朋好友商议,不要轻易汇款。
12、“猜猜我是谁”诈骗。防范措施:要注意保存好个人信息,为防止信息泄露,要慎重在公共场所电脑及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及朋友的真实信息。如果接到陌生来电,自称是好友时,应尽快与好友取得联系,多方面核实真假。
13、刷卡消费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在某地(如商场、酒店)刷卡消费等,如用户有疑问,可电话咨询。在用户回电话后,其同伙冒充银行客服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防范措施:接到此类诈骗短信时,应及时拨打银行的官方查询电话进行核实,不要拨打诈骗短信中提供的咨询电话进行核实。
14、网络虚假投资诈骗。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在其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进行理财,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防范措施:此类假平台正是不法分子搭建的虚拟投资网站,打着理财的幌子,以小赚为利益诱饵,致使事主上当。在选择投资理财时,应确认该平台的所属地、性质、资金流向、过往历史等资料,做足功课后再进行投资。
15、植入木马诈骗。通过引诱事主主动点击短信的链接或诱使事主扫描带有木马病毒网站的二维码,进而向事主手机等电子设备植入木马程序,获取事主手机的通讯录、短信、银行卡、支付宝等信息实施诈骗。
16.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17.接到电话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电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事情,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骗子设的局,不要因贪一时的便宜遭受更大额度经济损失。
18.接到电话一谈到是公检法等人员一律挂断电话:现在骗子都会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存款异常等情况以所谓的保护为由来进行诈骗。
19.所有短信,只要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这种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
20.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会在后台盗取你的手机号,让你输入名字去匹配就会盗取你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21.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170这个号段是虚拟运营商的号段,这个号段的号码都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SIM卡,真正实名制很难。
(五)总结和反思
电信诈骗特点:
一是犯罪活动的蔓延性比较大,发展很迅速。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
二是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一开始只是用很少的钱买一个“土炮”弄一个短信,发展到英特网上的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从诈骗借口来讲,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汽车退税等等。犯罪分子总是能想出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骗术。就像“你猜猜我是谁”,有的甚至直接汇款诈骗,大家可能都接到过这种诈骗。这种刚开始大家也觉得很奇怪这种骗术能骗到钱吗?确实能骗到钱。因为中国人很多人在做生意,互相之间有钱款的来往,咱们俩做生意说好了我给你打款过去,正好接到这个短信了,我就把钱打过去了。甚至还有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说你涉及贩毒、洗钱等等,通过这种办法说公安机关要追究你等等各种借口。骗术也在不断花样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非常强。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很严密,他们采取企业化的运作,分工很细,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帐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分工很细,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
是跨国跨境犯罪比较突出。有的不法分子在境内发布虚假信息骗境外的人,也有的常在境外发布短信到国内骗中国老百姓。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
受害群体: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
一些诈骗是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像汽车退税诈骗,不法分子从非法渠道购买到车主的资料,受骗的主要是一些有车族。还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的诈骗,不法分子往往选择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较多,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资信度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根据做的调查来看女性占70%以上,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妇女要特别引起警惕。
打击瓶颈:
很多人很困惑的问题。骗子都留了电话、留了账号抓起来不就完了吗,其实远远不像一般善良的人们想象得这么简单。因为电信诈骗和传统犯罪有很大的区别,不像普通的盗窃、抢劫、杀人有犯罪现场,有痕迹物证,有刀、有枪或者有现场存在着蛛丝马迹和线索,而电信诈骗是远程的、非接触式的,你被骗了都没见过骗子长什么模样。犯罪分子和受害人确实不需要打照面,运用现代的很发达的通信技术还有网银的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他的作案。留给公安机关的确实有诈骗电话和涉案账户,但是这些电话和账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全是假的,没一个真的。这些手机号码都是无记名的。
知道在商店、街头随时都可以买到手机卡,都是不记名的手机卡,显示的座机号码大部分也都是网络虚拟电话,就像刚才我看到有网友提问像铁通的一号通、网通400,这些都是现代通信技术下面的一种高科技的虚拟电话。按说打电话应该有一个显示主叫号码,但是这种一号通和400电话都还有其他捆绑的号码,甚至还有一些任意显号软件可以显示出虚假的电话号码来,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显示出银行的电话、公安局的电话,实际上是虚假的,是由犯罪分子手动设置上的,它既能蒙骗受害者又能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有的甚至通过境内、境外的服务商、服务器来层层转接。
银行账号和银行卡也是不法分子花钱用他人的账号批量使用。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可以搜集几百个账号专门卖给诈骗集团的,到时候花几十块钱买一个民工的身份证,一开开一、两百个银行卡。公安机关一追查是一个民工的身份证。另外,犯罪分子设立了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层层转账,最后再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ATM机上提现。
经常碰到有的时候犯罪分子诈骗两、三百万块钱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转移到各地,很快就被人取走了。因此,公安机关侦办一起这样的案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经费,要派出很多的专案组,满世界跑,到处拿着法律手续找银行、找通信部门查电话、查账号。哪个环节出了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侦查工作。可以说破这种案件远远不是一般的业余人士和不了解的人所想象得那么简单。实际上工作非常繁琐,要投入很多的力量才能破获这样的案件。
蔓延原因:
公安机关一直在打击,采取侦查破案、开展专项斗争、组织全国性的专项行动,一直不停地在打击,各种媒体,报纸、电台、网络都一直在宣传,提醒老百姓不要上当受骗。为什么这个案件还越来越多,这确实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甚至也开展了一些专门的调研,到底原因在哪里。思考的结论是,这里面除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防范犯罪的宣传要更加及时,更加有效,更加扩大宣传的覆盖面这两点以外。
还有另外三个其他方面的因素。
第一,诈骗犯罪的增多我觉得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和刑事犯罪规律所决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诱发刑事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大量存在。大家都知道刑事犯罪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当前社会的各个管理环节还有不少的漏洞和问题。比如刚才讲的像大量的私人信息的泄露,这也是社会管理层面的一种漏洞。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该说刑事发案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处于一种高发的状态,应该说这些年来案件也一直都处于高发的状态。电信诈骗作为刑事犯罪中的一种也不例外。
第二,电信诈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犯罪,诈骗的手法很简单,很容易传播、仿效。前几天就有一起案件,有一个犯罪分子花了两、三万块钱买了一个短信群发器,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骗了好几万块钱,十几个省的老百姓都上当受骗了。可以说这是一种投入很低、回报很高的犯罪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很多犯罪分子都去干这个事了。
第三,法律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处理上偏轻,抓到以后判的几年刑很快就给放出来了。由于处理上的不太重也不利于遏制这种犯罪的发生。我主要概括这么几个原因。
【参考文献】
1. 当心十类电信诈骗[J],王志东
2. 紧绷防范之弦,谨防电信诈骗[J]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8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