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或是一年中最煎熬难耐的日子,令人一筹莫展。盛夏的阳光,即使是用“刻毒”去形容也不足为过,又更何况今年的高温暴晒,日中正当头,总是让人汗流不止,头脑昏昏。可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留梦守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来说,若是带上比烈日更热烈的热情去做,去拼搏,去燃烧,释放的青年朝气足以吞灭天日,“刻毒”盛夏,也就不过如此。
在各色的活动课一一成功进行后,经过多次提议和共同商量,我们决定给孩子们开展音乐课。因为担心课程的自由性过高,导致孩子们不听指挥,不便管理和教学,且低年级的孩子对音乐和音准的感知能力还较弱,我们选择先从年级较高的孩子们开始。于是,自7月15日起,孩子们开始了从四年级起到四五六七八年级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学习。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当中的一个,对孩子乃至成人都有着重大的建设性的影响。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孩子们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激发创造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团队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在正常的健康家庭中,孩子从小不是钢琴班也是吉他班,对那些孩子来说,音乐教育的培养,甚至是父母强加的负担。
可是对于这些留守儿童们来说,这又算做什么呢?可望而不可求。毫不夸张。对这些孩子们来说,书本上的知识就应是能学到的全部,兴趣班活动课,都是不敢去奢求的东西,即使是有条件开展,也往往因为教育条件低下,而无法真正得到他们应该学习的。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因为无从接触,他们在最应该培养兴趣的年龄,失去了对美、对艺术的感知与鉴赏能力。而对于那些原本就热爱音乐的孩子来说,现实是如此不公,他们没有机会听到、碰到、学到,或许只能在经年以后,看着电视屏幕上的歌者、作曲家,回想起儿时行走在田埂上时的轻哼小曲。
这是我,我们所不愿见到的,因为儿时的环境所迫,让这成为了他们终生的遗憾。于是,我们志愿者们行动了起来,在讲授文化课之余,借助有限的条件,尽量的将自己所知的音乐知识教给他们。音乐鉴赏、音阶感知、歌曲学习到最后的小型合唱表演,我们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们感受更完整、更有趣、更有学习意义的音乐课,而不再是徒挂虚名、被其他课占据。
作为音乐课的任课老师和合唱队的“指导老师”,考虑到孩子们对音乐的接触过少,并没有太多基础,我选择了《歌唱祖国》这一简单而适合儿童的红歌。从分班学习、练习,到合并排练,我看到了对于合唱、对于音乐态度不一的孩子们。他们有的音乐一响起便摇头晃脑只顾大唱,有的一脸迷茫唱着完全不成形的调,有的声音细如蚊蝇不敢开口,可是无论是怎样的孩子,都在认真地学着,暗暗地努力,不愿给整个团队拖后腿。
有一个大孩子,是其中即将升入九年级、年级最高的孩子。因为家庭事故没能参加前期的学习,当他加入时,大家已经在集体排练。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变声之中,沙哑的嗓子根本唱不出应有的调子。而他又正值自尊心萌生的年纪,不愿因自己的落后而被嘲笑,表现出了抵触情绪。我拍着他的背,提议单独去教他,他以消极态度表示反抗,如此往复,他终于还是默认。换到无人的教室,我们慢慢梳理他不会的地方,一遍遍反复练唱,一声声鼓励,我看着他皱起了眉头,仔细思考自己唱出的,和我唱出的不同,与平日里懒散的模样截然不同。我看的真切,他在努力,用着十二分精力。
或许对他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在音乐课上也如此认真努力,也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如此愿意去努力。或许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不知道,我们小小的举动,我们现在的努力,对他们来说,能有多少触动、多少改变,也不知经年以后,在某个安静的夜晚,他们是否会回想起那个平凡的假日里,和一群同样也是孩子的“老师”们的点滴,会心一笑。至少,我看着孩子们从无序到能够整齐地合唱一首歌,至少,在他们的生命中,有过称得上音乐课的音乐课,一次,一次就好,便不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或许,志愿者支教的意义,从来就不只是传递知识,而是在无意之间的心灵的碰撞,是爱与温暖的传递与循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邂逅,点亮生命中的点滴,这便是我们的支教之行,最大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8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