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三下乡社会实践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经过这段时间我对三下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三下乡社会实践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轻松,它不仅是一项净化自身的志愿活动,它还是一种磨练,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培养我们的攻难精神,在不断失败中教会我们办事经验。
活动初期我先前往了打印店打印了环保宣传的宣传单,不多,就三张重复内容的A4纸,毕竟要节约纸张。之后我先对我家附近近30户人家进行了垃圾桶分类情况调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家乡取消了大垃圾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一样的分为易腐与其他两类的小垃圾桶),分类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就好比鱼骨头,它是易腐垃圾但有一部分居民将它倒入了其他垃圾,再比如粽叶玉米衣等属于其他垃圾却被丢入易腐垃圾。玉米衣如果不是我查过我也不知道,原来垃圾分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常常呐喊着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垃圾具体如何分类的教育又有多少呢?我看到过一些关于垃圾具体分类的公益广告,里面交代分类规则,但显然短短的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是不够的。就比如醒过鼻涕的卫生纸属于什么垃圾呢?它不是可回收也不是易腐有害,它其实是其他垃圾。所以,垃圾车收走了居民的垃圾他们是否还要在分类呢,接下来有机会的话我想深入去了解一下。所以我觉得现在迫切需要有人不断去纠正垃圾分类有误的现象,让居民形成记忆,我就是这样去做了,由于家乡比较偏僻,大多数是老人在家,有部分去的时候不在家,其他都比较和善,大部分都会乐呵呵的应了,有些人认为他是对的,我能感受到一部分老人对垃圾分类这件事并不上心,让我不禁思考效果究竟如何。撇开这些不谈,让我在意的还有一件事电池之类的有害垃圾丢在哪里呢?但考虑到绝大部分老人知识水平有限,现在的两种分类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呢?
图为志愿者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过浴山村调查农村垃圾分类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蓝羚 供图
讲完了与实践直接有关的东西在讲讲我个人吧。我感觉三下乡实践活动对于我个人的精神成长是巨大的。首先是调查垃圾桶,这个倒还好,主要是肉体上克服困难。难的是到人家门口初略看一眼垃圾桶。对于这个行为我可谓是犹犹豫豫,畏畏缩缩,怎么想都有点尴尬,并且还去了解了一下翻主人未遗弃的侵犯隐私(这也是为什么调查量不多的原因),又学到了一个小知识呢。最后没办法,只能一本正经找到那些在家的人征求他们的同意后进行。为什么说对我成长较大呢,因为我深刻理解了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这句话。也理解了只要抱着正当目的,不带龌龊心思,提出合理的请求不需要害怕被拒绝,还是有许多人会理解的,虽然他们还是会拒绝你,但这并不需要去畏惧。再者就是对于垃圾具体如何分类进行的宣传,我是晚辈,斗胆说一句教育吧,让我体会到了什么作,明知道做了可能没用但还是要去做,做了总比没有做更好,这算是另类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吧,不过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这算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教训满满呢。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一定会把垃圾分类做好,中国的环境也会越来越优美,母亲河越来越清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