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南学子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感悟

来源: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作者:刘之源蓝羚

白驹过隙,三下乡社会实践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经过这段时间我对三下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三下乡社会实践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轻松,它不仅是一项净化自身的志愿活动,它还是一种磨练,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培养我们的攻难精神,在不断失败中教会我们办事经验。

活动初期我先前往了打印店打印了环保宣传的宣传单,不多,就三张重复内容的A4纸,毕竟要节约纸张。之后我先对我家附近近30户人家进行了垃圾桶分类情况调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家乡取消了大垃圾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一样的分为易腐与其他两类的小垃圾桶),分类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就好比鱼骨头,它是易腐垃圾但有一部分居民将它倒入了其他垃圾,再比如粽叶玉米衣等属于其他垃圾却被丢入易腐垃圾。玉米衣如果不是我查过我也不知道,原来垃圾分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常常呐喊着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垃圾具体如何分类的教育又有多少呢?我看到过一些关于垃圾具体分类的公益广告,里面交代分类规则,但显然短短的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是不够的。就比如醒过鼻涕的卫生纸属于什么垃圾呢?它不是可回收也不是易腐有害,它其实是其他垃圾。所以,垃圾车收走了居民的垃圾他们是否还要在分类呢,接下来有机会的话我想深入去了解一下。所以我觉得现在迫切需要有人不断去纠正垃圾分类有误的现象,让居民形成记忆,我就是这样去做了,由于家乡比较偏僻,大多数是老人在家,有部分去的时候不在家,其他都比较和善,大部分都会乐呵呵的应了,有些人认为他是对的,我能感受到一部分老人对垃圾分类这件事并不上心,让我不禁思考效果究竟如何。撇开这些不谈,让我在意的还有一件事电池之类的有害垃圾丢在哪里呢?但考虑到绝大部分老人知识水平有限,现在的两种分类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呢?

图为志愿者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过浴山村调查农村垃圾分类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蓝羚 供图

讲完了与实践直接有关的东西在讲讲我个人吧。我感觉三下乡实践活动对于我个人的精神成长是巨大的。首先是调查垃圾桶,这个倒还好,主要是肉体上克服困难。难的是到人家门口初略看一眼垃圾桶。对于这个行为我可谓是犹犹豫豫,畏畏缩缩,怎么想都有点尴尬,并且还去了解了一下翻主人未遗弃的侵犯隐私(这也是为什么调查量不多的原因),又学到了一个小知识呢。最后没办法,只能一本正经找到那些在家的人征求他们的同意后进行。为什么说对我成长较大呢,因为我深刻理解了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这句话。也理解了只要抱着正当目的,不带龌龊心思,提出合理的请求不需要害怕被拒绝,还是有许多人会理解的,虽然他们还是会拒绝你,但这并不需要去畏惧。再者就是对于垃圾具体如何分类进行的宣传,我是晚辈,斗胆说一句教育吧,让我体会到了什么作,明知道做了可能没用但还是要去做,做了总比没有做更好,这算是另类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吧,不过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这算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教训满满呢。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一定会把垃圾分类做好,中国的环境也会越来越优美,母亲河越来越清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中国矿业大学力土学院实践团赴晓山社区进行社区服务
为协助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工作,7月30日,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中国矿大“行走中的红色思政金课”暑期社会实践百人研学团前往晓山社区进行社区服务。早上九点,实践团成员抵达“吴…
你们的小红花,我们的小红花
“窗外喧闹的蝉鸣啊,映红天空的晚霞啊,整个七月的回忆,都唱成这首歌啦。”我感受夜里吹来的凉风,填补了每一页教案的留白,我看见迎面走来的每一张笑脸,跃动了我心中每一词一句的音符。你们的小红花,我…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赴西贺社区进行社区党建服务
为了解社区党群建设,协助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工作,7月27日,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中国矿大“行走中的红色思政金课”暑期社会实践百人研学团前往西贺社区进行社区服务。早上九点,…
纪行:探一程煦风浮草,记一时蝉噪荷香
来之前,没想过稼祥十三天会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就这么不经意的,和着窗外喧闹的蝉鸣、映红天空的云灿闯进了我的世界。在这一程,即是实现价值的外在实践,也是探寻自身的内在修行,迎接一群可爱的孩子来到自…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以爱之名,铸教育之基
摘要:7月11日至2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以爱之名,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交流。余秋雨先生曾说过,选择你爱的事业,爱你选择的事业,并用百倍的信心、勇气和努…
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本科第二党支部组织第58期发展对象交流研讨会
11月22日晚,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本科第二党支部于桃苑分区党站开展了58期发展对象交流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党支部书记俞建老师主持,信控学院18级辅导员刘畅出席会议,58期全体发展对象参加会议。会议以“学…
重庆学子返家乡:助力金秋抢丰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知不觉中酷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天气也渐渐入秋。8月7日长江师范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微光助农,科技支农”志愿者服务团成员来到了珍溪镇开展“大学生助力金秋抢丰收”活动。重庆…
河南城建学子三下乡: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通讯员:刘之源)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护水资源,争做河小青,河南城…
河南城建学子三下乡: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这次主要目的是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情况,并向人民群众宣传保护母亲河的知识和重要性,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母亲河中来。在到宣传地点之后其实很是疑惑,因为不知道如何下手,首先我们是线…
天波易谢,美好永驻
摘要:7月11至23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取得圆满成功。正如王国维所言:“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仿佛每一次盛大的离别都发生在盛夏。最明媚灿烂的阳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