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航大学子三下乡:听扎染说,用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袁梦逸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实现产业兴农,文化兴农、科技兴农是重中之重。为响应这一号召,同时结合保护、发展、传承非遗文化,以及当地特色,助力乡村振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听扎染说”团队于7月12日前往云南大理的扎染文化传承地:周城,开展了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

旧城古艺,代代相承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苍洱毓秀,孕育出了大理周城的白族扎染技艺。走到主街,初抬眼,便看到了此行的目标:扎染艺术品。这座城似乎是专门为此而生,临街的店铺里,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品,便只剩下了扎染有关的物件,轻巧的布匹绸缎,恰到好处地增添了一抹亮色。一代代白族手艺人,用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牢牢攥住了这份传承,并使这份传承踵事增华。

染缬斑斓,步步求精

技艺初学,“扎”是核心。团队成员来到了当地一家特色扎染坊,坐上板凳,学习扎染的工艺流程,熟悉整个扎染布的制作经过,切身体会扎染的魅力,为更好的做进一步宣传积攒经验。

一块扎染布从白棉土布到成品历经绘制图案、制作图样版式、印版描画、扎花、浸染、漂洗、拆花、晾晒等步骤。在手艺人董奶奶的教授下,团队成员按照绘制图案走势一针一针穿过、抽紧。奶奶一边穿针,一边讲述扎染最主要的是扎花、浸染两道工序,它决定了成品后的图案布局、花样、色泽等艺术效果。但由于工艺的手工性、复杂性及在当地的普遍性,扎染技艺一度式微。在交谈过程中,董奶奶告诉我们,现在从事扎染的几乎都是和她年龄相近的老人,年轻人大多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工作。扎花工人老龄化成了首要问题。在旅游业蓬勃发展之后,文化游成为化危为机的秘籍,可以实现传承与发展的双向促进。用非遗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是团队的主要探寻方向。

苞苴竿牍,句句指要

来到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一番探寻,队员们寻找到了博物馆馆长、周城扎染世家段氏家族第十八代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树坤先生,了解扎染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段树坤先生作为扎染世家的长子,始终以传承并发展该工艺作为人生目标。他通过销售扎染产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扎花工人老龄化。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不忍心看着民族瑰宝发展式微,于是依托家学渊源,在2008年,与作为国家级传承人的妻子段银开一起贷款创办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历史,技艺在这里得到活态展示,也通过博物馆去传承、延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里,收集、整理起了几经失传的扎染传统图样1800多张、模板3600多块、传统扎染品700余件。而段银开更把针法从三十多种扩展到针法与扎法结合的一百多种。借此创作出运用广泛、含义丰富的扎染作品。段树坤说:“使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把现代设计融入传统技艺,两条路平衡地走下去,这是我们坚守的发展模式——不偏向于创新,也不落下传统,传统才是我们的根。”

目前,周城有一万多人口,其中两三千人在从事扎花。博物馆长期员工30余人,外包加工的产品几乎能辐射到本村所有手艺人,馆内年参观量18万余人次,其中不乏有从此爱上扎染、留下学习扎染的年轻人。这样的辐射和带动,增加了手艺人的收入,扩大了扎染的影响,从源头上缓解了传承难的问题。白族扎染文化也在手艺人和青年人的创作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熠熠闪光于民族文化长河中。

段树坤先生也表示扎染发展未来可期,期望的方向是能够将民族工艺投入到民族的事业当中,并通过这种模式去引领、去很好地利用、去做好白族扎染的一个品牌。

开陈出新,样样出彩

扎染博物馆+扎染工坊的模式挽救了扎染传承的颓势,为了更好地打出白族扎染品牌,需要深化文化内核。在染布上的各式各样的图案,都有着独特的寓意,用最传统的文化符号,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最为经典的几个样式,如铜钱花,象征着富贵荣华,吉祥如意;太阳花象征着锐意进取,同时也代表着爱情,家庭和睦;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许多传统白族图案,只留下了其“形”,以扎染艺术品的形式被保留下来,而现代勤劳智慧的白族人民,通过自己的挖掘、创新,赋予这些图案以新“意”。更创新形式,衍生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等紧扣时代热点的作品,将扎染赋予了新的内涵,真正通过行动让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宣扬民族精神。

憬然有悟,幕幕共情

在本次社会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对如何将乡村振兴与当地特色文化结合有了一番新的见解。振兴乡村,要利用特色产业以及文化符号,文化传承,不断丰富和创新,以产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深挖自身底蕴,形成当地特色,做好产品的同时,将名头打出去,让外边的人了解到,并对此产生兴趣,这样的产业才能长久,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当地居民。

团队成员也在努力贡献新时代青年人的能量,通过公益模式进社区、进校园,在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和宿迁市泗阳县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宣讲教学,通过扎染文化介绍、扎染动手体验等形式助力传承扎染文化。在聆听扎染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动手创造的过程中,在小朋友的心田种下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扎染文化传承新路径,以更丰富的形式和更多学校、机构达成合作,并利用好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宣传,以大学生的星星之火为乡村振兴助力。

希望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帮助白族扎染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去深入的了解其传承,体会其内涵,感受白族人民数百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以及现代白族传统手艺人,为助力乡村发展,传承优秀文化的不遗余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6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爱维护童真 用心温暖梦想

因为爱,简单的事情变得有了意义。为丰富中小学生暑假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目标梦想的引领,改变乡村留守儿童知识贫乏的现状,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近日,服务团来到黑池……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基层牛场 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池镇养殖业发展,将所学知识贯彻于实践。服务团来到了黑池镇马家庄,在和当地雷书记取得联系后,共同前往合阳县雷海艳家庭农场参观肉牛养殖场。据了解,该家庭农场属于……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绽放热土 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服务乡村振兴 放飞青春梦想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

“党员”,一个庄严又神圣的称号,它赋予了人民党魂,使得对党的使命感更加强大,以至于一些老党员离岗不忘党,退休不褪色。为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服务团来到了合阳县黑池镇五……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2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下乡活动,我受益非浅,我明白到农村缺少的是教育与信息,同时这也锻炼、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虽说是我第一次参…… 何琳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现阶段我们能把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的一个重要媒介,在暑假时期进行的暑期实践活动,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和社会经验,让我切身的感受…… 李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0

在今年暑假初期,我们进行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赶赴陕西省合阳县进行支教活动和关于当地留守儿童,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民情的走访调查,也对老党员进行了采访。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需要早…… 职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佛山学子三下乡:用辛勤与汗水浇灌未来的希望之花
7月13日至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蒲声江韵义教队于高明南洲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南洲村的孩子带来为期两周的语言艺术培训课。毫无疑问的是,教学组在义教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
山东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赴甘肃地区开展百年党史宣讲
山东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赴甘肃地区开展百年党史宣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了更好的学习党的历史,铭记党的恩情,7月15日至8月4日,山东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在甘肃省开展了以“建党百年献礼,传承红…
建党百年——山东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开展线上宣讲
建党百年——山东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开展线上宣讲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和学校关于疫情期间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7月26日山东大学红色记忆宣…
下乡支教结束感悟
离开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收获了什么。总结几点就是,我在这次活动中,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了解了志愿者精神为何物;我与人交流的能力提升了,特别是作为一名老师在讲台上面对孩子们时;我独立…
红色记忆宣讲团“民族团结,同学党史”专题宣讲
红色记忆宣讲团“民族团结,同学党史”专题宣讲8月2日,山东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展开“民族团结,同学党史”专题宣讲,由队员杨佳乐担任宁夏中卫地区的宣讲大使。本次宣讲…
下乡支教其四
志愿活动的证明材料是需要大量照片视频的,我又不擅长拍照,往往拍的照片不达标,这是我遇到的一大困难,好在队友中有擅长摄影的,我们就资源共享,这样一来非常有效地解决了我的问题。支教过程中,孩子之间…
关于“保护母亲河,争做河小青”实践调研报告
三下乡实践报告:关于“保护母亲河,争做河小青”实践调研报告摘要: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国家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保护河流的生态美,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清青…
思革命英雄,译红色文化
为提高红色文化故事的英语翻译质量,促进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化外宣,加速其国际化规范化进展,讲好“英雄故事”,淮北师范大学暑期实践活动团队红色译之队于7月11日前往邳州市淮海战役碾庄烈士陵园并开展走访…
红色记忆宣讲团赴白崖子村开展党史宣讲活动
红色记忆宣讲团赴白崖子村开展党史宣讲活动正值建党百年,为了调研甘肃居民对于百年党史的了解情况,普及建党百年优秀历史故事,7月28日,山东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队前往甘肃省白银市白崖子村进行宣讲活动。团…
土测院建设美丽中国小分队赴正因社区暑期社会实践队协助正因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土测院建设美丽中国赴正因社区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对正因社区的调研了解到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够全面,也几乎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于是实践队线上制作了垃圾分类指南。为提升正因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