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关注文化遗产。为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17日至23日,烟台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遗失繁星”暑期实践队走进莱州,在莱州市文化馆、古汉堂传统雕塑艺术研究所、惜石斋雕刻艺术中心所、市民之家博物馆、萌萌面塑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
7月18日,团队成员到达莱州市市民之家,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前往四楼莱州市文化馆参观。通过对莱州非遗项目一览表和各种非遗作品,了解到莱州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范围之深、类别之广。团队成员看到很多作品与红色文化紧密相连,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可使用、可体验的文创产品,让成员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7月19日,团队成员前往莱州市古汉堂传统雕塑艺术研究所,拜访掖县滑石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吴其楷先生。在吴其楷先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首先观赏了精美的滑石雕刻作品,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千百年间的故事。随后,吴其楷先生为团队成员展示了滑石雕刻工序,主要包括选料、设计、雕刻、精加工四大步骤。作品种类大致分为炉瓶、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钮章、文具、器皿等八大类。
最后,吴其楷先生对团队成员们关注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非常认可,并表示支持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和宣传掖县滑石雕刻,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喜欢掖县滑石雕刻,将滑石雕刻这项非遗更好的传承下去。
7月20日,团队成员前往市惜石斋雕刻艺术中心所,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州玉雕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兆德和王世洲先生。采访中了解到王兆德先生出生于莱州的雕刻世家,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凭借“镂空内雕”与“镂空内动”的雕刻技法两次填补了省内这一领域的空白,推动了莱州滑石雕刻的发展。在谈到对滑石雕刻保护和传承的看法时,王世洲先生说:“非遗要想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关键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
通过采访,团队成员在参观作品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莱州玉雕浓厚的文化底蕴。掖县滑石雕刻作品不仅蕴涵着莱州民间文化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也传达着掖县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情和民意。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参与、保护、传承、发扬掖县滑石雕刻,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发展中国民间玉雕工艺事业。
7月21日,团队成员来到莱州市市民之家博物馆,参观了陈淑香女士的作品,又拜访到莱州市剪纸传承人陈淑香女士。团队成员在陈淑香女士的带领下,近距离接触有复古质感且传神生动的剪纸艺术,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为统计群众对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团队成员走进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基地,采用“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解,探访剪纸工作室并亲身体验剪纸流程。实践全程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人物采访等形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力求调查数据和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剪纸文化的参观和学习,团队成员不仅探索到剪纸文化特色及其丰厚的底蕴内涵,还宣传了剪纸文化,有利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文化,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为新时代注入文化动力。
7月22日,团队成员来到萌萌面塑,此次拜访的是莱州面塑非遗项目传承人满丽花、李秀艳和葛萌萌女士。团队成员们在李秀艳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发现不仅有人物面塑也有动物面塑,打破了大家对传统面塑的认知。随后,李秀艳女士为团队成员详细讲解了面塑的制作过程,重点提到制作面塑时要精准掌握细节的把控度和制作者的耐心度,因为有的面塑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制作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并且需要制作者很大的精力去完成。制作完成后为面塑画图案,需妥善放置,并在箱子里放上特定的防虫香料。
据了解,葛萌萌女士一家是祖孙三代传承面塑,她是在七年前嫁到莱州后接触的面塑,现在她主要通过网络的方式宣传面塑。与此同时,她对面塑的传承很乐观,因为面塑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孩子出生、结婚、丧葬上都会用到,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通过一周的参观学习,团队成员深刻了解到莱州市丰富的红色历史底蕴和前瞻的发展规划蓝图,有利于团队成员增强自身思想建设,继承红色革命精神,更好地为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为我国非遗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2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