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三下乡活动,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走进了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二郎镇关爱留守儿童,此行一方面给孩子们带去了对未来的期盼,另一方面也让团队成员有了深刻的感悟。
现存差别,合理引导
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和他们的精神面貌。孩子们不自信,语言表达能力不是非常强,性格大多有些腼腆、内向,课余活动较为匮乏 ,对于自己的未来相对迷茫,有内心希望去做但是没有勇气行动的梦想。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留守儿童不太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父母教育的确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生活在大山之中,对世界的认识更多来自长辈的描述,和对居住环境的直观感受,因父母在外打工,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更多来源于爷爷奶奶,这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老一辈的观点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问题,他们传递给孩子的可能是带有自己年代属性的观点,能否保持与时俱进难以判断,这也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一点阻碍,大山外的世界可能比孩子学习、了解到的还要丰富,有朝一日留守儿童走出去的时候,能否真的适应山外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也是他们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孩子们从小接受到了与现实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他们在与从小在山外长大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对孩子的长久发展也更有帮助。
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时候,合理的引导可以存在于其他方面,诸如学校的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童伴室的建立,青年志愿者的引导。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担起这份责任,我们做不到日日陪伴留守儿童,做不到时时知晓孩子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关注留守儿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发展教育,多方共助
对于当地的留守儿童而言,走出大山的最好办法便是读书了,在调研中,我们见到了一个个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孩子,他们有的取得全镇第五名的好成绩,有的奖状贴满了墙,还有的孩子课本翻阅的起了毛边。他们没有丰富的参考资料和练习习题,也没有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课本、学校、老师是他们汲取知识养分的重要途径。当地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做出了高度关注,我们了解到孩子因身体原因,不适合在校就读,当地政府采取“送教上门”的帮扶措施,老师定期到孩子家中为孩子进行相应年龄段的授课,通过建档立卡、生活补助、免除学费,让村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书读、有学上,能够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拥有一把打开外面世界的钥匙。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缺少的从不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政府采取多元化、符合孩子特点的帮扶措施,企业将良好理念逐步试点,为帮助他们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聚焦于当地学校,不难发现,年轻老师的身影少之又少,大多是中老年教师撑起了孩子们的一片天,当时间流逝,这些骨干渐渐老去,那留守儿童获取知识会不会变得更加困难,只有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状,而我们可以把大山中的故事带出去,让更多人抛开成见走进来,我们可以常回去看看,与当地的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的联系,为他们的成长尽微薄之力,我们还可以呼吁社会,多一个关注,就多一份爱心,多一个思考,就多一种方法。相信在多方共助之下,留守儿童可以得到温暖,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都是从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上,父母和家庭是他们的底色。我们需要用足够多的爱作为她的底气,不管以后发生什么,都有勇气好好生活下去,家是孩子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是每个孩子梦想的启航之地,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每个留守儿童都会感到爱与陪伴,希望少一些留守儿童,让每个人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守住幸福,留下希望,我们和留守儿童共成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0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